绿鬓去骎骎,孤舟南极临。
滩高挟风近,烛正入江深。
缺月行山鬼,飞霜照水禽。
彗长看渐短,喜慰厌兵心。
舟夜
绿鬓去骎骎,孤舟南极临。
滩高挟风近,烛正入江深。
缺月行山鬼,飞霜照水禽。
彗长看渐短,喜慰厌兵心。
解析与注释:
- 绿鬓去骎骎 - “绿鬓”指绿色的鬓发,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因为“绿鬓”常用于形容年老的男性。“骎骎”形容头发逐渐变白、衰老。整体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的头发开始变得苍白。
- 孤舟南极临 - 描述了一个孤独的船儿在夜晚靠近北极的场景。这里的“孤舟”和“南极临”描绘了一幅寂静而深邃的画面,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未知旅途的恐惧或期待。
- 滩高挟风近 - 表示岸边的沙滩很高,被风吹拂得靠近水面。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严峻和挑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毅。
- 烛正入江深 - 通过使用“烛”来象征希望或者光明,表明尽管环境艰难,但诗人仍保持着希望,他的烛光深入江中,象征着他的决心和勇气。
- 缺月行山鬼 - 月亮残缺不全,行走于山间,增添了一种神秘和不安的氛围。山鬼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自然中的神秘力量或者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恐惧感。
- 飞霜照水禽 - 飞霜通常指降雪,而水禽则可能是指鸟类。这里结合两者,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暗示着寒冷的天气,以及在这种天气下,自然界依然保持生机勃勃的状态。
- 彗长看渐短 - 彗星的出现通常预示着不祥之事,但在这里诗人似乎看到了希望的迹象,认为彗星虽然长,但终究会消逝。这种乐观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所表现出的积极心态。
- 喜慰厌兵心 -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结束的欣慰和喜悦。这个结尾不仅总结了前文的内容,还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破坏终将被和平所取代,带来新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内心充满矛盾情感的诗人的内心世界。从孤独的航行到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再到对希望的坚定信仰,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捕捉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保持希望和乐观,因为生活总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