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草平沙极目秋,回头步步看乌尤。
沿山獠洞如方屋,拂水神龛似小舟。
人去天边高过树,江从霜后酽于油。
大峨渐近风逾冷,短笛巴歌尽是愁。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在江边小路上行走时,触目所感而写成。首句“浅草平沙极目秋”,写诗人行至江岸,看到一片平展的草地和沙滩。“浅草”是点明时间;“平沙”是说明地点;“极目秋”则写所见之景。这一句话是写景,但景中含情,写出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欣赏和喜悦之情。第二句“回头步步看乌尤”,是说诗人看到前面有一座大山,山前有一条江。因为诗人站在岸边,所以回头看。这句诗是写景兼写事,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第三、四句是写沿途风光。“沿山獠洞如方屋,拂水神龛似小舟。”这两句是写景,是写诗人一路走来,所看到的风景。“沿山獠洞如方屋”“拂水神龛似小舟”形象地写出了沿途山水的美丽。其中“獠洞”是山洞的意思,“方屋”是指山洞的形状,“小舟”是指水面上的小船。“人去天边高过树”、“江从霜后酽于油”都是写沿途的景物,也是写景兼写事。“人去天边高过树”是说随着行人的远去,天边越来越远,越来越高了。“江从霜后酽于油”是说到了冬天,霜降以后天气变冷,江水变得浓稠起来了。这里写出了诗人所见之景的特点。“大峨渐近风逾冷”,写诗人走到大峨山的时候,感觉天气更加寒冷。这一句是写景。最后一句“短笛巴歌尽是愁”,“巴”是古代西南夷国名,这里指代少数民族,意思是说,一路上听到的都是少数民族的歌,因此都充满了忧愁。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对民族融合的愿望和期待。
【答案】
译文:
走在江畔的路上我看着眼前的一片平展的草地沙滩和远处的山峦。
回头走的时候看见一条条江水在慢慢地流过。
沿着山边走去可以看到一个个像方房子一样的山洞。
沿着江边的小路走可以看见一个个像是小船一样的石雕。
离开人世的地方越来越远,天空也越来越高了,江边的水也变得越加的浓稠了。
大峨山渐渐临近了,风吹过来的感觉也越来越冷了,听着那熟悉的少数民族的歌曲,心中满是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所作,作于大历元年(766)春。诗人当时由秦州赴成都,途经剑门关时,因遇大雨而滞留。途中见江水滔滔、两岸青山连绵不断,遂即兴写下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