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却蓬莱山,填取碧圆海。
玉沙清浅流,种桑应好在。
传闻祖洲上,琼田收十倍。
菰苗如翠眉,旭露发红彩。
褰裳不肯去,祖龙老应悔。
苍苔鞭石桥,沈波卧千载。
白日那可驻,青春向谁买。
壶顶芝正肥,迟回欲何待。
【赏析】
此诗写诗人乘舟过海,遥望祖洲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眷念之情。
“簸却蓬莱山,填取碧圆海。”开篇即写海上日出的景象。蓬莱山在渤海之滨,传说是仙人所居,诗人想象自己登上蓬莱,俯瞰大海。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日出时海天云霞的壮美景色。“玉沙清浅流,种桑应好在。”第二句写海上的沙滩,第三句点明主题,种桑好,因为那里有美丽的祖洲。这里诗人把祖洲比作“玉沙”,又与前文的蓬莱山相照应,表明自己对祖洲的眷恋。
祖洲,相传是三苗国故地,今浙江钱塘江中。祖洲上有蓬莱山、方丈山等名胜古迹,又有东海仙境之称。祖洲在海水中,所以称为“种桑”,而“种桑”也暗示着祖洲上的蓬莱山。
下面四句写祖洲的奇观:传说祖洲上有一种叫琼草的仙草,能长到一丈多高;岛上有一株大桑树,可以结出十倍于常人所种桑的果实;岛上生长着绿色的瓜苗,形如女子眉毛那样细长;岛上早晨的露水晶莹剔透,像红色彩绸一样闪闪发光。这几句描写十分生动,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作者在这里不仅写了岛的美丽,更表达了自己对它的爱恋。
接着写“传闻祖洲上”,诗人想象祖州上还有更多的神奇之处。祖州上有一个名叫琼台的地方,传说那里种出的稻谷比普通稻穗要高出十倍。这里以“传闻”二字领起下文,说明祖州的神奇之处远不止以上几点,还有更多值得称颂的奇景。
“菰苗如翠眉,旭露发红彩。”第三联继续描绘祖洲的美景,诗人想象祖洲上的菰菜长得像少女秀美的眉毛那样绿油油的;晨露晶莹剔透,散发出红艳艳的光彩,仿佛是红色的花朵。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祖洲上景色的迷人,让人陶醉其中。
“褰裳不肯去,祖龙老应悔。”第四联写诗人依依不舍,留恋祖州。祖州上的美景令人陶醉,但诗人不愿离去,因为他知道祖州的美丽是大自然赋予的,而祖龙(指秦始皇)则因破坏祖洲的自然美景而后悔终生。这一联既表现了诗人对祖洲美景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眷念之情。
最后两联写祖洲上的历史遗迹:苍苔斑驳的石头桥,历经千年仍屹立不动;太阳已经西沉,青春已逝,岁月不饶人。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祖州的眷念,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全诗通过描写祖洲的美景及其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眷念之情。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