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寒雨泊荒城,风定滩低报远更。
二十五声秋点尽,沙头人语未天明。
【诗词原文】
舟晓
孤舟寒雨泊荒城,风定滩低报远更。
二十五声秋点尽,沙头人语未天明。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边夜景的七言绝句。诗人在江边夜宿,因见江上孤舟停泊荒郊野外,又见江面寒气袭人,便知是初秋时节。“风定滩低”,是说水势已平静下来。“二十五声”是说江面上有二十五声号角声。而“二十五声秋点尽”是说二十五声号角声已经吹完。“沙头人语未天明”,则是说自己还未听见鸡叫,因为此时天还没有亮。
【注释】
- 舟晓:指夜晚停船在荒野上。
- 二十五声:古代军中用鼓、金、木、石、土五种乐器合奏,每节一鼓,共二十五声,称二十五阵或二十五阵鼓。秋点:指秋季的鼓声。
- 滩低:指水势平缓。
- 二十五声秋点尽:指二十五阵鼓声吹完了。
- 二十五声秋点尽:二十四下,余一声,为《大成》乐章之末曲。
- 沙头人语未天明:指自己还未听见人说话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写江边夜宿所见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以“寒雨”二字点出时令,以“泊荒城”表明地点,以“孤舟”点出时间(夜间),以“寒雨”暗示天气寒冷。次句写江上的景物,“风定”、“滩低”写出江水的宁静和水势的平缓。第三句写江上的情景,“二十五声秋点尽”点出所听到的是二十五阵鼓声,这是军乐。“秋点”,即秋天击鼓的鼓声。“点”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敲击”,“吹”。这句的意思是二十五阵鼓声已经吹完,可以想象那声音多么响亮,多么雄壮。“秋点”也可以理解为“秋色”,但“秋色”不能说明“二十五阵鼓声”的气势。第四句写自己的心境,“人语”就是人的活动,也就是说话。人在说话,就必然要受到声音的影响。“未”字表示时间尚未到,“天明”就是天亮了。所以这里的“未天明”与上句的“天明”相对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江上一片寂静,二十五阵鼓声已经吹完;只有沙滩上传来一些说话声,还没有到鸡叫的时候。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很平静的。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富有音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