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悬光和不可见,郭泰夏承为鲁赝。隶体纷纷惑汉唐,几人曾识庐山面。
剪秃兔毫状剥蚀,古拙苍奇自惊炫。盟津谷口竹垞翁,意态有余非杜撰。
痴儿拾得半段枪,跨上疲驴学桃战。一字人夸过百金,谬种流传方炽扇。
当年宣庙古碑存,五凤一砖枝玉片。乙瑛韩敕史晨铭,孔宙彪褒泉侯羡。
龙拿虎攫势蜿蜒,利刃铦锋侔戟剑。其中梁鹄事宏整,体格严棱汉法变。
外此迁仁韩固郑峻鲁荣武,晚出曹全最完善。
又有当涂大飨文,三绝之名称受禅。两朝碑版照千春,垂璧竟同燕石贱。
无人心手竞追模,可惜琳琅散雷电。银钩金薤掩神明,美女时花工婉变。
我生嗜好在金石,贪若贾胡百货炫。安能盛业继鸿都,永兴斯文留一线。

【解析】

  1. 苦悬光和不可见,郭泰夏承为鲁赝。隶体纷纷惑汉唐,几人曾识庐山面。——苦悬光和:指汉代的隶书。“郭泰”,字子林,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因“天下无贤愚,举之若一”,所以被时人称为“郭泰”。“夏承:东汉书法家张芝,以草书闻名于世,世人称其为“张伯英”。张芝的书法,笔画流畅,结体自然,有行云流水般的美感。“隶体纷纭”,形容汉代的隶书多姿多彩、千变万化。“惑汉唐”:指汉碑唐拓,难以辨认。“庐山面”:指《华山碑》上的“秦山”二字。此句是说,人们很难分辨出汉代隶书和唐代拓片的区别,又怎么能认识《华山碑》中那“秦山”两字呢?——苦悬光和:指汉代的隶书。“郭泰”: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因“天下无贤愚,举之若一”,所以被时人称为“郭泰”。“夏承”:东汉书法家张芝,因草书闻名于世,世人称其为“张伯英”。“张芝”:东汉时期书法家。善章草,师法崔瑗、杜度,所作草书流丽整赡。
  2. 剪秃兔毫状剥蚀,古拙苍奇自惊炫。——剪秃兔毫:用剪刀剪去兔毛,比喻削除繁缛。“剪秃兔毫”,用剪刀剪去多余的笔毛。“剥蚀”:比喻文章的冗长。“剥蚀”:剥落侵蚀之意。“剪秃”:去掉多余的笔毛。“剥蚀”:文章冗长。——古拙苍奇:指隶书写作质朴苍劲。“自惊炫”:自己惊讶于自己的作品。
  3. 盟津谷口竹垞翁,意态有余非杜撰。——盟津谷口:地名,在今河南省孟县西南黄河边。“竹垞翁”:即朱彝尊(1629~1709年),字秀水,浙江嘉兴人。清代著名学者、诗人、词人、散文家等。“竹垞”: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杜撰”:指编造,虚构。
  4. 痴儿拾得半段枪,跨上疲驴学桃战。一字人夸过百金,谬种流传方炽扇。——痴儿:傻子。“拾得半段枪”,指捡到一支半截的箭。“跨上疲驴学桃战”:骑着疲惫的老牛学习射箭技巧。“桃战”:即“射”,古代的一种射击方式。“一字人夸过百金”,意为一个字价值千金。“谬种流传方炽扇”,谬种流传:错误的东西广泛传播。“炽扇”:燃烧着的扇子。——痴儿:傻子。“拾得半段枪”:捡到一支半截的箭。“跨上疲驴学桃战”:骑着疲惫的老牛学习射箭技巧。“一字人夸过百金”,“一字”:指篆书,一种汉字字体。“夸”:称赞。“过百金”,超过千金的价值。“谬种流传方炽扇”,谬种流传:错误的东西广泛传播。“炽扇”:燃烧着的扇子。
  5. 当年宣庙古碑存,五凤一砖枝玉片。乙瑛韩敕史晨铭,孔宙彪褒泉侯羡。——当年:当时的。“宣庙”:汉武帝庙号。汉武帝名刘彻,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五凤”:汉昭帝时的五凤元年(前87)。《汉书·礼乐志》:“五凤来仪。”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五凤,谓五采也。”“一砖”:汉灵帝时的熹平四年(175)刻的石经《古文尚书》。《后汉书·马融传》载:“汉灵帝好文辞,校太学弟子有好古文者,遂使能为《尚书》、《春秋》。于是乃遣谒者仆射收其经文,领校秘书郎杨赐、侍中李尤之徒,专定甲乙以考八言。”“枝玉片”:指碑文上刻的像树枝一样排列的玉石片。——当年:当时的。“宣庙”:汉武帝庙号。汉武帝名刘彻,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五凤”:汉昭帝时的五凤元年(前87)。《汉书·礼乐志》:“五凤来仪。”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五凤,谓五采也。”“一砖”:指熹平四年刻的《古文尚书》碑。“枝玉片”:指碑文上刻的像树枝一样排列的玉石片。“乙瑛”:《乙瑛碑》又名《曹全碑》,北魏正始三年(242)立,共20行,行43字。“韩敕”:《韩陵山摩崖题记》,又名《韩敕碑》,北魏永平二年(509)造,共32行,行57字。“史晨”:《史晨碑》又名《史晨碑》,魏景初元年(237)立,共28行,行36字。——“乙瑛”“韩敕”:《乙瑛碑》《韩陵山摩崖题记》都是刻于北魏正始三年(242)的,而《史晨碑》刻于魏景初元年(237),故称《史晨碑》为“后汉碑”,而《乙瑛碑》《韩陵山摩崖题记》为“前汉碑”。“孔宙”:《孔宙碑》,三国魏正始五年(244)建。《后汉书·蔡邕传》载:“蔡邕尝游洛阳城门之外,见古槐树便攀枝憩焉,因玩古碑文字而去。”——《孔宙碑》是东汉时期的作品,故称《孔宙碑》。“彪褒”:《孔彪碑》,西晋元康四年(274)立。《晋书·王衍传》载:“衍尝登北邙……见古碑,文既雅奥,观者云:‘是孔琳之所勒也!’”——《孔彪碑》是西晋时期的碑文,故称《孔彪碑》。“泉侯”:《孔庙残碑》,北宋皇佑四年(1052)立。“汲冢”,传说中埋有孔子及其子孙后代墓志铭的地方,因在汲邑(今河南卫辉市)而得名。——“彪褒”:《孔彪碑》又称《孔彪颂》。《晋书·王衍传》称:“衍尝登北邙……见古碑,文既雅奥……观者云:‘是孔琳之所勒也!’”——《孔彪碑》是西晋时期的碑文,故称《孔彪碑》。“泉侯”:《孔庙残篇》,北宋皇佑四年(1052)立。
  6. 龙拿虎攫势蜿蜒,利刃铦锋侔戟剑。其中梁鹄事宏整,体格严棱汉法变。外此迁仁韩固郑峻鲁荣武,晚出曹全最完善。——龙拿虎攫势蜿蜒:形容隶书中的笔画像龙、虎那样有力。“龙拿”、“虎攫”:形容笔力遒劲,生动雄浑。“势蜿蜒”:形容笔画曲折连绵不断。“利刃铦锋侔戟剑”:形容隶书刀锋锐利,如同锋利的长剑。——“其中梁鹄事宏整”:其中的梁鹄(《梁鹄碑》)是宏整的。《梁鹄碑》又名《张猛龙碑》,北魏正光四年(523)立,共28行,行36字。——外此外迁仁韩固郑峻汉荣武,晚出曹全最完善。——外此之外:在这里,“外此”是“另外”。——“迁仁韩固郑峻鲁荣武”:除了上述提到的以外,还有迁仁韩固、郑峻鲁荣、鲁荣武等人的作品。——“晚出曹全最完善”:曹全的《泰山金刚经》是最完善的。“曹全”:《泰山金刚经》: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泰山金刚经》共12行,行43字,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兼咏史诗之作。诗的前四联主要咏史抒怀,后四联主要咏怀写景,最后以议论收结,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与现实社会的不满。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语言简练优美,富有感染力。首联起兴,以汉隶之不可摹写为比,引出下文咏史抒怀。二合韵,以“古拙苍奇”赞美隶书的质朴苍劲。颔联写汉隶的笔法变化及隶书的渊源。颈联赞颂汉代隶书名家的书法艺术,并指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