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我待,谁文章而谁气节。但见石非石兮、松非松,乃古人肝胆之轮囷、冠绂之从容,愿拜石作丈、松作公。
我昔在韩山,有石曰双旌。种松其间,畀成梁栋,支大厦之倾而惜其迟生。
松灵石顽,谁使松化石?长此冥冥。匪石实顽,石能补西北之天倾。
无奈娲皇日听笙簧谢不能,百神不敢言石言其事。
松声谡谡嗟天醉,风云兮不来,空山兀抱龙虎气。

【注释】

古人不我待:古人都不等我。谁文章而谁气节:谁的文章,谁的气节。石非石兮、松非松:石头不是石头,松树不是松树。肝胆之轮囷:肝和肺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比喻人的肝胆。冠绂之从容:冠和绶带是古代官员佩戴的头饰和官服。愿拜石作丈、松作公:愿意把石头当作丈人,把松树当作公公。石能补西北之天倾:石能够填补西北的空缺。娲皇:指伏羲氏。笙簧:乐器名。谢不能:惭愧不能报答。嗟天醉:感叹天地像喝醉了一样。风云兮不来:风云不来了。空山兀抱龙虎气:空空的山谷里独自抱持着龙和虎的气势。

【赏析】

《东山松石歌和郑生》是明代诗人李云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诗中借对松石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古人高尚气节的敬仰之情,并表现出作者高洁的人格与坚贞的节操。

“古人不我待”两句,以反问的语气表达出古人对自己并不等待,因此自己也没有时间去等待。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也表现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但见石非石兮、松非松”一句中,“但见”二字表明了诗人对事物的观察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石非石兮、松非松”则表明了诗人对事物的本质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认为石头不是石头,松树不是松树,而是古人的肝胆,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是如此的庄重和严肃。这种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使得诗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

“愿拜石作丈、松作公”一句则是诗人对古人的一种赞美。他认为石头可以作为丈人(即父亲),松树可以作为公公,这是对他们的尊重和敬意。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古人高尚气节的敬仰之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君子。

诗人通过对松石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通过对比石和松的特点,强调了松石的独特性和高贵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些事物的敬仰之情。这种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使得诗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展现了他的高洁人格和坚贞节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