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到海风愈急,焦山一点江中立。
心游脚阻不得前,浪紧人稀舟独入。
山根倒浸石磴盘,崖有高阁众峰攒。
分岩插谷楼殿出,飞鸟不到浮云端。
入云坐阁天苍苍,树木丛杂山悲凉。
万里之势向何处,遥空卷入青茫茫。
忽觉海气变萧索,黑拔溟渤眼前落。
云惊雨骇中迷离,鼍吼龙吟动山阁。
僧言古鼎不可窥,曾夺巨魄神鬼随。
端人志士抗高节,至今直气喷云雷。
我闻太息嗟神异,梁栋沈沈寒出地。
但见白鸟穿青霓,大海斜阳散秋气。
雄奇恍惚在顷刻,生平快意兹莫测。
蓬莱出没必有之,攀崖最近此其时。
【注释】
自:从,向
北固:指江苏南京的江北岸。
放舟:乘船
登焦山:登上焦山。
松寥阁:即松寥亭,在焦山上。
风愈急:江上风势越来越猛。
心游脚阻不得前:心中想往远方,但腿却迈不动。
浪紧人稀:江上波涛汹涌,人迹稀少。
分岩:山峰。
插石磴盘:插入石磴中盘旋。
飞鸟不到:飞鸟也飞不到这里。
入云坐阁:登上高阁,进入云端。
天苍苍:天空一片苍茫。
树木丛杂山悲凉:树林丛生,山色凄凉。
万里之势向何处:这广阔的江海形势究竟向哪里伸展?
青茫茫:青色无边无际,形容江水浩渺。
忽觉海气变萧索:忽然感到海风变得凄厉萧瑟。
黑拔溟渤:黑色的波涛冲天而起。
云惊雨骇:云雾翻涌,大雨倾盆。
鼍(tuó):扬子鳄。
龙吟动山阁:龙吟声震动了山中的亭楼。
端人志士抗高节,至今直气喷云雷:有高尚情操的人坚守气节,至今仍如雷电般震撼人心。
我闻太息嗟神异:我听了这些传说感叹不已。
梁栋沈沈寒出地:屋梁沉重,好像从地上冒出的寒冷。
白鸟穿青霓:白色的鸟儿飞过青色的云彩。
雄奇恍惚在顷刻:雄壮奇特的景象在眼前一瞬间展现。
平生快意兹莫测:平生所追求的快乐在这一瞬间难以预料。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这里泛指海上仙境。
必有之:必定存在。
攀崖最近此其时:攀援着崖壁,就在这最接近蓬莱的地方。
【赏析】
《自北固放舟登焦山值雨留松寥阁》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作品,该诗作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春,当时作者正任户部主事。李梦阳一生好学深思,他不仅精研经史、百家诸子之书,而且尤喜谈兵,著有《阅武楼铭》、《西京古战场文》、《阅武堂颂》等,对军事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他常以古代兵家为榜样,把军事才能运用到政治生活中去,因此他的政治活动常常带有军事性质。本诗即是作者由南京赴山东途中登焦山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首联“长江到海风愈急,焦山一点江中立。”描绘的是一幅长江与大海交汇的画面,而焦山则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广阔天地之间。“心游脚阻不得前,浪紧人稀舟独入。”则是说作者虽然内心想要一睹那辽阔的江海景色,但是双脚却被江水所阻,只能在舟中静静地欣赏。这种情感表达得既含蓄又深沉,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颔联“山根倒浸石磴盘,崖有高阁众峰攒。”则是进一步描绘了焦山的壮丽景色。山根处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片美丽的景致;高高的阁楼耸立在山峰之上,与周围的群山相映成趣。这一联将山水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画卷之中。
颈联“分岩插谷楼殿出,飞鸟不到浮云端。”则是进一步描绘了焦山的高峻和险峻。山峰如同刀削斧劈一般陡峭,直插云霄;楼殿则凌驾于群峰之上,宛如仙境一般神秘莫测。这里的飞禽走兽都无法到达,只有白云缭绕在楼殿周围,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这一联将焦山的高峻和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尾联“入云坐阁天苍苍,树木丛杂山悲凉。”则是进一步描绘了山顶的景象。置身云端之中,可以俯瞰整个大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然而,周围的树木却显得有些萧条,似乎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和历史变迁。这一联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十分微妙,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历史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焦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追求。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形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