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吴隔大江,风涛不可涉。
短衣凌荒岑,挂桨拨寒月。
玄云闭河梁,故人书久绝。
目招谁家儿,轻扬弄绮陌。
投我蛱蝶罗,系以双玉玦。
我畏不敢过,中途自改辙。
弱草披涧阴,梧桐峙高阙。
本非同根生,荣瘁应各别。

岁晏

荆吴隔大江,风涛不可涉。

短衣凌荒岑,挂桨拨寒月。

玄云闭河梁,故人书久绝。

目招谁家儿,轻扬弄绮陌。

投我蛱蝶罗,系以双玉玦。

我畏不敢过,中途自改辙。

弱草披涧阴,梧桐峙高阙。

本非同根生,荣瘁应各别。

注释:

  1. 这首诗是诗人在岁末时所作,表达了他与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荆吴:指荆山和吴山,泛指江南地区。大江:长江。风涛:指江上波涛汹涌。涉:通过,横渡。
  3. 荒岑:荒凉的山岭。挂桨:指划船。拨:掠过。寒月:冷月。
  4. 玄云:浓密的云雾。河梁:桥梁。故人:老朋友,指远在他乡的亲人。书:书信。久绝:长时间没有联系。
  5. 目招:眼睛示意。谁家儿:哪个人家的孩子。轻扬:轻轻扬起。弄:摆弄。绮陌:彩色的马道。
  6. 投:送给。蛱蝶罗:指五彩缤纷的丝带或丝线编织成的蝴蝶形状的礼物。
  7. 我畏:我害怕。不敢:不敢越过。改辙:改变行车路线。中途:半路上。
  8. 弱草:嫩草。披涧阴:长满了涧谷。涧:山间的流水。梧桐:古时多用梧桐比喻高官显爵,此处指高处。高阙:高大的墙,这里比喻高处。
  9. 本、非:本来是、不是。同根生:比喻彼此有共同的根源或出身。荣瘁:兴盛与衰败。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荆吴两地之间的巨大鸿沟、风涛滚滚的长江以及浓密的云雾等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离愁和孤独感。
    首句“荆吴隔大江,风涛不可涉。”表达了荆山和吴山之间隔着一条宽阔的长江,波涛汹涌,难以渡过。这一句既描绘了荆吴两地的地理距离,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忧虑。
    第二句“短衣凌荒岑,挂桨拨寒月。”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面对茫茫山岭时的孤寂和无助。诗人身着短衣,站在荒野之上,手持桨橹,试图渡过寒冷的月光下的江流。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身处困境中的坚韧和勇敢。
    接下来的诗句继续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种种遭遇。“玄云闭河梁,故人书久绝。”描述了由于浓密的云雾阻挡了桥梁,使诗人无法与故人取得联系。而“故人书久绝”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深。
    随后的诗句则转向了其他场景。“目招谁家儿,轻扬弄绮陌。”描述了诗人在街头巷尾看到一些孩童正在玩耍,他们轻盈地扬起彩带,玩弄着彩色的马道。这一句既描绘了儿童的天真无邪,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欣慰。
    诗人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故乡。“投我蛱蝶罗,系以双玉玦。”描述了诗人收到了远方亲人赠送的五彩缤纷的丝带礼物。同时,他还收到一个用玉制成的玦环作为纪念。这一句既体现了亲情的深厚,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诗人并未因此满足。“我畏不敢过,中途自改辙。”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恐惧和不安,担心自己无法越过那条大江,于是在半路上改变了行车路线。这一句既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表达了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决心。
    最后一句“弱草披涧阴,梧桐峙高阙。”描绘了诗人站在高高的城墙之上,俯瞰着周围的美景。这一句既展现了诗人视野的开阔和心胸的豁达,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展现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它既有对家乡亲情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既有对困难挑战的无畏,也有对自我提升的决心。这种情感交织和精神升华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