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外笙簧拥碧霞,游人争看铁袈裟。
虚岩白映山南日,老菊黄垂洞口花。
溪水过桥喧鹤鹳,松根出石走龙蛇。
飞梯万仞栖真地,可许寻源问鹿车。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第一句:“云外笙簧拥碧霞,游人争看铁袈裟。”
  • 注释:“云外”,指寺庙位于云端之上。“笙簧”是古代管乐器,常用以演奏美妙的音乐。“碧霞”,形容云雾缭绕中天空的美景。“铁袈裟”是一种佛教中的法衣,常在重要仪式中使用。这里可能指僧人穿着特别的服装,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
  • 译文:(站在寺庙之外)云外的笙簧声伴随着美丽的白云,吸引了众多争先恐后地欣赏那件独特的铁袈裟。
  1. 第二句:“虚岩白映山南日,老菊黄垂洞口花。”
  • 注释:“虚岩”指的是那些不具体存在的、如幻影般的岩石。“白映”意味着岩石在阳光下呈现出白色,如同一幅白色的图画。“老菊黄垂”指的是菊花盛开,颜色为黄。“洞”在这里指寺庙的某个洞口。
  • 译文:虚岩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纯白色的景色,仿佛一幅画,而洞口边盛开的老菊花则散发出金黄色,美丽动人。
  1. 第三句:“溪水过桥喧鹤鹳,松根出石走龙蛇。”
  • 注释:“溪水”指流经寺庙的溪流。“过桥”意味着水流经过这座桥。“鹤鹳”是两种水鸟,这里可能象征着和平或者宁静。而“松根出石走龙蛇”则形容松树的根部生长在石头上,而石头的形状像龙、像蛇一般扭曲。
  • 译文:溪水潺潺而过,似乎在欢快地喧闹着,就像一群鹤和鹳在水中嬉戏。松树的根部从石头中探出,仿佛是一条条盘踞于石上的龙或蛇。
  1. 第四句:“飞梯万仞栖真地,可许寻源问鹿车。”
  • 注释:“飞梯”可能指的是通往山顶的陡峭楼梯或栈道。“千仞”形容极高,一仞约等于十尺,千仞则非常惊人。“真地”可能指的是一个修行或冥想的圣地。“寻源”意为追寻源头。“鹿车”是一种古老的车辆,可能指代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
  • 译文:这里有一座高耸入云的飞梯,它是通向那个寻求真谛之地的绝佳路径。也许在那里你能找到通向智慧源泉的线索,并且乘坐那辆古老的鹿车,探索未知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灵岩寺的壮丽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精神提升的氛围。通过使用生动的比喻如“云外笙簧”、“虚岩白映”等,诗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表现力。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及对宗教圣地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