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秋林橘柚黄,糟床手酿碧云浆。
浇书应许同中圣,蠲渴还将慰老羌。
半榼晴涵云梦月,一樽香带洞庭霜。
五湖多少烟波兴,欲共莼羹一味凉。

【注释】秋林:指秋天的树林。橘柚黄:指秋天成熟的橘子和柚子,都呈黄色。糟床手酿碧云浆:用糟床(酒糟)酿造的绿云色的美酒。浇书、蠲渴:指喝酒可以解乏、消渴。同中圣:即“同调”,意谓与诗人情趣相投,志趣相同。中圣,指诗人自己。半榼晴涵云梦月:一半的酒杯里倒映着晴空下飘浮的白云和月亮。洞庭霜:指洞庭湖上的白露。五湖:指南方的大湖,这里泛指洞庭湖。烟波兴:指因饮酒而兴起的游子思归之情。莼羹:指莼菜汤。

【赏析】此诗作于丙戌年(公元1186年)秋天。敬亭是安徽宣城一带的一个地名,在今芜湖县南。诗人在宣城任职时所筑的亭子就叫做“敬亭”。敬亭本无山可登,但诗人却在这里种下了一株橘树。后来,这株橘树结满了果实,诗人又酿制了酒。于是,就有了这首诗。

首联“记得秋林橘柚黄,糟床手酿碧云浆”,诗人首先回忆了自己在敬亭亲手酿制的橘柚酒的情景。“记得”二字表明了诗人对这一情景的回忆是那么清晰、那么真切。“秋林橘柚黄”描绘出敬亭橘林金灿灿、郁郁葱葱的秋日景色,“糟床手酿碧云浆”则描绘出诗人亲手酿酒的劳作过程,以及酿出的橘柚酒晶莹剔透如碧云般的美丽画面。

第二联“浇书应许同中圣,蠲渴还将慰老羌”,承接上文,诗人抒发了自己的读书之乐和对老人的关心之情。“浇书应许同中圣”,意为读书可以让人忘却尘世烦恼,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蠲渴还将慰老羌”,意为喝酒可以让人消除口渴,让老人感到舒适。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敬亭美景的赞美,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认可和自豪。

第三联“半榼晴涵云梦月,一樽香带洞庭霜”,诗人进一步展开自己的想象,描述了敬亭美景的醉人之处。“半榼晴涵云梦月”描绘了半杯中倒映着晴朗天空下飘浮的白云和月亮的景象,“一樽香带洞庭霜”描绘了一杯中散发着洞庭湖上白露的气息。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敬亭美景的独特感受,又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想象力。

第四联“五湖多少烟波兴,欲共莼羹一味凉”,诗人再次回到了敬亭这个主题上来。“五湖”指江南水乡的湖泊,这里泛指洞庭湖。“烟波兴”意为因饮酒而兴起的游子思归之情。“莼羹”是一道美味佳肴,这里用来比喻敬亭的美酒。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敬亭美景的赞美,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敬亭美景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