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遗庙枕空山,何限精灵去不远。
一夕明珠来海外,千年铜柱在人间。
功名自合高诸将,伏腊仍看走百蛮。
长笛临风想遗曲,武溪南下水潺湲。

【注释】

伏波:指东汉名将马援,字文渊,南阳郡新野县(今湖北枣阳县西南)人。汉明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因战功封为“伏波将军”,死后葬于交趾(今云南境内)。祠庙在今湖南省桂阳县。

何限:多少。

明珠:珍珠的美称。

海外:这里指南海。

铜柱:相传汉武帝时,派兵南征,以铜为兵,立铜柱于南海,以标志汉地的疆域。

高诸将:即“超诸将”。《汉书·李陵传》:“陵虽得士众,然将军故与陵俱,今无兵复归国,徒自苦,一军尽死,计亦已矣。”李陵曾为李广之后,武帝欲封其为“列侯”,但李陵不肯接受。后李陵投降匈奴,武帝大怒,命卫律诱降李陵。李陵说:“臣无面目报陛下。”遂自杀。后人因此称颂李陵为“超诸将”。

伏腊:伏祭和冬祭。《史记·李将军列传》:“伏日当伏腊,则出猎。”

武溪:即湘水。

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马援的诗。马援是东汉初年名将,他曾投笔从戎,为光武帝立下汗马功劳。建武十三年(37年),马援随光武帝平定中原以后,又率兵南下攻打交址、西击先零羌,平定了这些地方的叛乱。他治军有方,纪律严整,深受士卒爱戴;他关心士卒,体恤民情,深得百姓爱戴。他一生功勋卓著,但晚年却落寞潦倒,被谗言陷害,被迫自杀。诗人凭吊英雄末路,抒发了对马援的怀念之情。全诗用典恰当,语言凝炼,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