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日行殊倦,今宵漏倍长。
山幽非故里,月好是他乡。
烛影侵窗暗,泉声漱耳凉。
阶阴寒刺骨,不觉已霏霜。

诗句解读与译文:

  • 廿日行殊倦,今宵漏倍长。

  • 廿日行殊倦:”廿日”指的是二十天,”行殊倦”表示长时间旅行后感到疲惫。

  • 今宵漏倍长:”夜深”和”漏长”结合,说明是深夜,时间过得很慢。

  • 山幽非故里,月好是他乡。

  • 山幽非故里:表达了对家乡山川的思念之情,但实际身处异地。

  • 月好是他乡:月光虽美却无法抚慰他乡的寂寞。

  • 烛影侵窗暗,泉声漱耳凉。

  • 烛影侵窗暗:蜡烛的光被窗户遮挡,显得昏暗,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 泉声漱耳凉:泉水的声音让人感觉凉爽,仿佛可以洗净心灵上的烦恼。

  • 阶阴寒刺骨,不觉已霏霜。

  • 阶阴寒刺骨:台阶上阴冷的空气直透骨髓,让人感觉到刺骨的冷。

  • 不觉已霏霜:不知不觉间,已经下起了雪花。”霏”是指飘落的样子,”霜”指雪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从“廿日行殊倦”到“不觉已霏霜”,诗人通过描写旅途中的劳累、孤独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一种深深的忧郁和哀愁。同时,诗中的自然景物——山、月、烛光、泉水、雪花等,都成为了诗人情感的映射,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