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南望海天遥,春至空蒙暮复朝。
气动蛟龙初起蛰,声催螺蚌尽乘潮。
潇潇馀响纷传幄,淰淰轻寒镇入宵。
羁旅有情谁遣此,短檠相对伴萧寥。
【注释】凤山:指福建的鼓浪屿,因其形似凤凰而得名。南望:远看。海:指厦门港。天遥:天空辽阔。春至:春天来了。空蒙:雾气迷茫,迷蒙一片。暮复朝:早晚交替。
初(chū)起蛰:动物开始冬眠。蛰:蛰伏,冬眠。声催:声音催促。螺蚌尽乘潮:螺蚌都被水潮冲上了沙滩。潇潇:形容风雨飘洒的样子。馀响:遗留下来的雨声。纷传幄(wò):纷纷传来帷幔里。淰淰(jiàng jìng):形容雨打芭蕉的声音。轻寒:微凉的风。镇:压住,笼罩。萧寥:寂寞冷清。羁旅:在外作客的人。有情:有意。遣:打发。短檠(qún):长柄小灯。相对:并排而坐。伴:陪伴。萧寥:冷落、寂寞。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福州寓居期间写的,写于公元1634年春天。诗中以“凤山”为题,借咏鼓浪屿的景色抒发自己的情怀。诗人从春到夏,从早到晚,对鼓浪屿作了生动的描绘:春来时,雾气茫茫;春去时,又晨昏交替;初春时,蛟龙、螺蚌被雨水冲上沙滩;傍晚时,雨声淅沥不绝;夜晚时,微凉的雨点落在芭蕉叶上发出萧瑟之声。这些景象都让人感到凄凉、寂寞。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在外漂泊的孤独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全诗情景交融,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