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空苔径浅,残叶犹在树。
杲杲日出微,披榛得樵路。
暌离越寒暑,容色各惊顾。
我疑子更衰,子叹我非故。
所求在衣食,屡别寡欢聚。
有酒几共斟,无生良足慕。
冥心投寂乐,积想旷幽素。
寒溪更相送,汩汩流泉注。
【注释】
过:经过。
杲杲:明亮的样子。
披榛:指拨开草木,寻找小道。
暌离:分别。
子:代词。指诗人。
非故:不是老朋友。
冥心:冥思。
寂乐:清静的乐趣。
积想:积聚的情思。
幽素:深奥的玄理。
汩汩:流动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写在初冬时节,诗人与朋友经过印度山居,分手之际相互劝慰,并表示了彼此的思念和祝愿。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风格清新淡雅,是唐诗中难得的佳作。
首联“林空苔径浅”,以林空、苔径形容山居之僻静。“残叶犹在树”则描绘出落叶满地的萧瑟景象。两句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与荒凉。
颔联“杲杲日出微”写诗人清晨起来看到的美景,阳光虽弱但仍能穿透云层照见大地,给人以温暖。“披榛得樵路”则描写诗人为了采樵而不得不穿过密林的情景。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艰辛的生活状态。同时,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颈联“暌离越寒暑,容色各惊顾”写诗人与朋友分别后各自生活的状态。由于分别后各自面对寒冷和孤独,使得双方的容貌都显得异常惊骇。这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忧虑。
尾联“我疑子更衰,子叹我非故”则是两人相互劝慰的表达。诗人担心对方更加衰老,而对方则感叹自己并非真正的老朋友。这一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忧愁。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无奈和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