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曾经十度霜,重来游迹遍横塘。
好偕翠爵栖瑶砌,不共金鹅宿石箱。
调舌宛歌清夜曲,呼群同拜牡丹王。
画堂春暖呢喃语,怕过长安旧日坊。

注释:

  • 乌桕曾经十度霜,重来游迹遍横塘。
  • 乌桕(yǐ)曾经经历了十次的霜冻,现在重新来到这个池塘游玩。
  • 好偕翠爵栖瑶砌,不共金鹅宿石箱。
  • 翠绿的玉杯可以与它一起栖息在精美的台阶上,而金黄色的鹅却不能与它共处。
  • 调舌宛歌清夜曲,呼群同拜牡丹王。
  • 婉转地唱起清新夜晚的曲子,呼唤着一群伙伴一同拜见牡丹之王。
  • 画堂春暖呢喃语,怕过长安旧日坊。
  • 温暖的春风中传来呢喃的话语,我害怕回到长安那个旧时的街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乌桕、翠爵、金鹅等意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美和生命活力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的怀旧之情。

乌桕是江南地区常见的一种树木,它的叶子经过霜冻后会变成红色或紫色,非常美丽。这首诗中的“乌桕曾经十度霜”,指的是乌桕树经历了十次的霜冻,这象征着乌桕树历经风雨,仍然坚韧不屈。

翠爵是一种古代的一种酒杯,形状像翠玉一样美丽。诗人说“好偕翠爵栖瑶砌”,意思是他喜欢与翠爵一起栖息在精美的台阶上,享受美好的时光。这里的“瑶砌”指的是台阶上的玉石栏杆,象征着高雅和尊贵。

金鹅则通常指代富贵人家的家宴或者宴会上的贵宾。诗人说“不共金鹅宿石箱”,意味着他不愿意与富贵人家的客人共处一宿,这反映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欲望的不屑。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牡丹的描写。牡丹是中国的传统国花,也是富贵的象征。这里诗人说“调舌宛歌清夜曲,呼群同拜牡丹王”,意思是在清幽的夜晚,他婉转地唱起牡丹之歌,并呼唤着一群伙伴一同拜见牡丹之王,象征着他们对牡丹的热爱和崇敬。

最后一句“画堂春暖呢喃语,怕过长安旧日坊”则是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长安是古都长安,代表着繁荣和繁华。诗人用“旧日坊”来指代长安的旧时街区,意味着他害怕回到那个充满繁华和喧嚣的旧时街区。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现代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