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遣孙恩剩一船,非公追不到南天。
远探蛟窟五千里,苦历鲸波四十年。
隔岁过门皆不入,乘潮澈夜每无眠。
雅之若与牢之合,早见台澎缚水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挽李长庚》。下面逐句进行释义:
谁遣孙恩剩一船:这里的“孙恩”指的是东晋末年的军事将领孙恩,他在公元306年起兵反抗朝廷,后被平定。“剩一船”意指孙恩在起义时所乘之船被征调或摧毁。
非公追不到南天:“公”指李长庚,即李纲。这里表示如果没有李纲的坚持和努力,那么收复失地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远探蛟窟五千里:描述李长庚远赴南海,探索海底蛟龙的洞穴。这里的“蛟窟”暗指海中的危险和未知。
苦历鲸波四十年:“鲸波”代指大海,暗示李长庚在海上历经艰辛。这里的“苦历”表示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隔岁过门皆不入:描述李长庚在海上的孤独和无助,即使过了一年也未能见到家乡。
乘潮澈夜每无眠:描绘李长庚乘着潮水航行的场景,夜晚仍在航行,无法安睡。
雅之若与牢之合:这里的“雅之”和“牢之”指的是东汉时期的两位名将,李膺和窦武。他们曾共同反对宦官的权力。这里的“合”可能是指两人的合作或结合。
早见台澎缚水仙:这里的“台澎”指的是台湾岛,而“水仙”可能是指台湾海峡中的水仙花。这句话的意思是李长庚如果能与志同道合的人合作,就能早早看到台湾岛的收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李长庚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其英勇事迹的敬仰。通过描绘李长庚远赴南海、经历艰险、孤独坚守的情景,展现了他的坚定信念和卓越才能。同时,诗中的“合”、“见”等词语也寓意着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历史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