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昔有常山舌,此地今无博野斋。
何自招魂归白骨,伊谁作教傍青槐。
论交两度叨援手,欲哭三年未放怀。
一恸为倾千点泪,如零蕉雨不胜揩。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然后结合题目的提示进行赏析,最后给出答案。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和思想内容,注意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君家昔有常山舌,此地今无博野斋”,这句说:当年你家里有常山舌,如今这里没有博野斋。意思是说:当年你家有常山舌,我家有博野斋。常山舌是魏文帝赐给曹植的一种珍贵之物,后来成为家族的象征。“君家”指作者自己,“我”指颜文初。这里以物喻人,暗指颜文初的家族已不复存在。
“何自招魂归白骨,伊谁作教傍青槐”,这句说:不知是从何处招来魂魄回到这白骨之上,是谁将灵魂教导附身到青槐树上?这句是说:不知是谁把魂魄招来附在白骨上,不知是谁把灵魂附在了青槐树上。“招魂”句意谓颜文初死后,不知道从哪里把他的灵魂招回来。“青槐”,即槐树,古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也指坟墓。“伊谁”指作者自己,“我”指颜文初。这句是说:不知是谁把灵魂招来附在这白骨上,不知是谁把灵魂附在了青槐树上。
“论交两度叨援手,欲哭三年未放怀”,两句说:我们相交已经两次,他帮助过我,我也曾帮助过他,可他死后三年我还未能释放心中的悲痛。“论交”指与某人交往,结为知己。“叨援手”是承“论交”而来,意思是说:我们之间交往已经两次,曾互相救助。“三年”句意谓:自从颜文初死去,我已经三年没有能放下心中的悲伤了。“放怀”即释怀、放开胸襟。
“一恸为倾千点泪,如零蕉雨不胜揩”,两句说:我痛哭一场,泪水洒满大地,如同蕉雨连绵不断,难以拭去。这两句是说:我痛哭了一场,眼泪像雨点一样洒落下来,连擦拭都来不及了。“一恸”句意谓:我痛哭一场,泪水流得很多很急。“蕉雨”比喻泪水。这两句是说:我痛哭了一场,泪水流得很多很急,就像连续不断的雨点落在蕉叶上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抒发的是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写尽了夫妻情深,哀伤凄切。
首联“君家昔有常山舌,此地今无博野斋”用典表达思念妻子。常山舌是曹操赐予曹植的珍贵之物,用来表示身份高贵;而博野斋则是作者自己的书房,用以表明自己的学问和地位。此处用“君家”与“此地”相对,写出了妻子离去后家中无人的寂寞凄凉之感。
颔联“何自招魂归白骨?伊谁作教傍青槐?”用典表达思念妻子。“招魂”指的是呼唤亡故者的精神或灵魂,“白骨”则是指死亡后的尸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妻子离世的痛心疾苦,同时暗示了妻子离世后家中无人照顾的情形。
颈联“论交两度叨援手?欲哭三年未放怀”。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失去妻子的深深悲痛。作者和妻子曾经有过深厚的情谊,他们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但是如今妻子却离世而去,这让作者感到非常悲痛。然而,由于妻子去世的时间还很短,因此作者还没有能够真正地释放心中的悲痛之情。
尾联“一恸为倾千点泪?如零蕉雨不胜揩。”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失去妻子的深深悲痛。在这里,“一恸”指的是作者因为妻子离世而大哭一场,而“千点泪”则是指作者因为哭泣而流出的泪水。这两句的意思是:因为妻子离世而大哭一场,泪水洒落在地上就像是雨打芭蕉一样。
整首诗通过运用典故和描绘景象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于妻子离世后的哀伤和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