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溪虽乡村,故是尚书里。
短棹经其门,叫声忽盈耳。
一翁被束缚,苦辞橐如洗。
吏指所居堂,即贫谁信尔。
呼人好作计,缓且受鞭垂。
穿漏四五间,中已无窗几。
屋梁记日月,仰视殊自耻。
昔也三年成,今也一朝毁。
贻我风雨愁,饱汝歌呼喜。
官逋依旧在,府帖重追起。
旁人共唏嘘,感叹良有以。
东家瓦渐稀,西舍墙半圯。
生涯分应尽,迟速总一理。
居者今何栖,去者将安徙。
明岁留空村,极目唯流水。

注释:

直溪:指官署附近的小溪,这里借指官场。

尚书里:尚书省所在地,古代的高级官员多住在尚书省附近,故称尚书里。

短棹:小船,棹是船桨。

盈耳:充满耳朵。形容声音大而响亮。

一翁:一位老人。

苦辞:痛苦地辩解。

橐如洗:像被水洗过的口袋一样空空无物。

吏:官吏。

计:计谋。

缓且受鞭垂:慢慢地接受鞭打,垂表示下垂,这里是比喻。

穿漏四五间:房子有四、五间。

中已无窗几:里面已经没有了窗户架子和床榻等家具。

屋梁记日月:屋顶上的横梁记录了岁月的痕迹。

仰视殊自耻:抬头看时感到非常惭愧。

昔也三年成:过去三年就建成了。

今也一朝毁:现在一下子就被毁了。

贻我风雨愁:给我带来了风雨般的忧愁。

饱汝歌呼喜:让你吃饱了唱歌欢呼。

官逋依旧在:拖欠的官税仍然存在。

府帖重追起:府衙又派人来追讨欠债。

旁人共唏嘘:周围的人都唉声叹气。

良有以:确实有道理。

明岁留空村:明年将只剩下一个空村。

极目唯流水:放眼望去只有流水。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官府勒索百姓,逼迫百姓破产的诗。全诗采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对比写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强烈反感和不满,同时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第一联“直溪虽乡村,故是尚书里”,写官署所在的乡村,说明诗人居住的地方离官府很近。

第二联“短棹经其门,叫声忽盈耳”,写诗人路过官府时听到的嘈杂声响。

第三联“一翁被束缚,苦辞橐如洗”,描写了一个被官府逼得无法生活的老人,他被迫卖掉所有的财产,只求解脱困境。

第四联“吏指所居堂,即贫谁信尔”,写官吏指着诗人住的房舍,说这就是那个贫穷的人,谁能相信呢?

第五联“呼人好作计,缓且受鞭垂”,写官吏命令诗人赶紧想办法偿还债务,否则就要挨鞭子。

第六联“穿漏四五间,中已无窗几”,写诗人的房子已经破败不堪,只剩下几件家具和屋顶上横梁上的痕迹。

第七联“屋梁记日月,仰视殊自耻”,写诗人抬头看着房屋,感到非常羞愧,因为房屋已经破败到连屋顶都记不清曾经有过多少年了。

第八联“昔也三年成,今也一朝毁”,写诗人回忆过去三年就建造好了房屋,而现在一夜之间就被破坏了。

第九联“贻我风雨愁,饱汝歌呼喜”,写诗人给那些被官府逼迫的人带来忧愁,而他自己却能吃饱喝足,欢歌笑语。

第十联“官逋依旧在,府帖重追起”,写虽然拖欠的官税仍然存在,但官府又派人来追讨。

第十一联“旁人共唏嘘,感叹良有以”,写旁观者都叹息不已,感叹这种不合理的现象确实有道理。

第十二联“明岁留空村,极目唯流水”,写明年将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村落,而眼前只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在流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手法,深刻地揭露了官府的贪婪和腐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