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鸟巢深枝,游子走长路。
一鸣桃花开,再鸣春山暮。
茅舍多行客,谁不乐欢聚。
夜短梦偏长,梦里还家去。
才游何便归,欲语声吞吐。
窗外鸡声来,天边雁声度。
鸡喜报晨昏,雁飞知何处。
《宿铁门》
乌鸟巢深枝,游子走长路。
一鸣桃花开,再鸣春山暮。
茅舍多行客,谁不乐欢聚。
夜短梦偏长,梦里还家去。
才游何便归,欲语声吞吐。
窗外鸡声来,天边雁声度。
鸡喜报晨昏,雁飞知何处。
注释
- 乌鸟巢深枝:鸟儿在树枝上筑巢,栖息。
- 游子走长路:指离家出远门的人,行走在漫长的道路上。
- 一鸣桃花开,再鸣春山暮:比喻时间短暂,春天即将结束。
- 茅舍多行客,谁不乐欢聚:茅草屋中有很多过客,没有人不快乐地聚在一起。
- 夜短梦偏长,梦里还家去:夜晚很短,但梦境却很长,让人仿佛回到了家乡。
- 才游何便归,欲语声吞吐:刚刚游玩回来就立刻回家了,想要说话却吞吞吐吐。
- 窗外鸡声来,天边雁声度:窗外传来鸡叫声,天边传来大雁的叫声。
- 鸡喜报晨昏,雁飞知何处:鸡喜欢报晓和黄昏,大雁知道往哪里飞。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动物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乌鸟巢深枝,游子走长路”描绘了鸟儿在树上筑巢的情景,以及游子行走在道路上的场景。第二句“一鸣桃花开,再鸣春山暮”则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达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家乡的景象,如“茅舍多行客,谁不乐欢聚”表达了家乡的美好和人们对团聚的渴望。最后两句“夜短梦偏长,梦里还家去”和“才游何便归,欲语声吞吐”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