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日夜镇长听,偏聚凌虚君子亭。
淅沥乍惊风折笋,噌吰疑是雨淋铃。
近连射圃乱鸣镝,并入春潮沸震霆。
自笑巴音同布鼓,广长舌愧吐莲青。
这首诗是宋代的诗人黄庚创作的,全诗如下:
涛声日夜镇长听,偏聚凌虚君子亭。
淅沥乍惊风折笋,噌吰疑是雨淋铃。
近连射圃乱鸣镝,并入春潮沸震霆。
自笑巴音同布鼓,广长舌愧吐莲青。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涛声日夜镇长听,偏聚凌虚君子亭。
- 涛声日夜镇长听:描述涛声持续不断,如同镇守一般地长久传来。
- 偏聚凌虚君子亭:指这涛声仿佛特别聚集在一座名为“君子亭”的高处。
- 淅沥乍惊风折笋,噌吰疑是雨淋铃。
- 淅沥乍惊风折笋:形容风雨交加时的情景,细密的雨声突然让树枝摇晃得好像被风吹断。
- 噌吰疑是雨淋铃:比喻雨点的声音像敲打在铃铛上一样清脆。
- 近连射圃乱鸣镝,并入春潮沸震霆。
- 近连射圃乱鸣镝:描绘了箭靶附近,箭矢乱飞的场景。
- 并入春潮沸震霆:春天的潮水汹涌澎湃,仿佛与雷霆一同震动。
- 自笑巴音同布鼓,广长舌愧吐莲青。
- 自笑巴音同布鼓:以“巴音”喻指吹奏笛子的乐师,用“布鼓”来形容其演奏时的激昂与震撼。
- 广长舌愧吐莲青:自嘲自己的话语虽多但缺乏真正的内涵或智慧,像是莲花般纯洁而美丽却不及牡丹那样富贵。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象中的各种声音和变化,如涛声、风声、竹声等。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感受和心境,既有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自省和谦虚的态度。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层次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