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柳依依舞细腰,风丝轻拂鸟声娇。
千门社鼓斜阳陌,一路酒旗红板桥。
客梦远随流水去,春痕闲逐落花飘。
是谁借与并州剪,剪出离愁万万条。

春柳,一作《垂柳》,是唐代诗人权德舆的作品。权德舆(759年—843年),字安国,南阳新野人,唐朝宰相、知名文学家。其诗以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而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古诗,尤以描写景物见长,如在《咏史》中描绘历史变迁与英雄事迹,以及在《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中表达个人情感及对友人的牵挂等,皆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以下是对该首诗歌的具体分析:

首先从诗句内容上来看,“倦柳依依舞细腰,风丝轻拂鸟声娇”描绘了一幅春日柳树的生动画面,展现了柳树随风摇曳的姿态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紧接着,“千门社鼓斜阳陌,一路酒旗红板桥”则转换到户外场景,通过对比社鼓声与酒旗,展示了节日热闹的气氛。第三句“客梦远随流水去,春痕闲逐落花飘”反映了作者对旅途中的孤独感和春日景色的留恋之情。最后一句“是谁借与并州剪,剪出离愁万万条”,则表达了离别之痛和深深的乡愁。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词的赏析:

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特别是“谁借与并州剪,剪出离愁万万条”一句,不仅揭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悟。此外,全诗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

{《春柳》是清代金应澍的一首词,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春天柳树的美丽景象。全诗如下:}

春柳

倦柳依依舞细腰,风丝轻拂鸟声娇。

千门社鼓斜阳陌,一路酒旗红板桥。

客梦远随流水去,春痕闲逐落花飘。

是谁借与并州剪,剪出离愁万万条。

译文

春风如剪刀般地剪裁着柳枝,将它们裁剪成碧玉般细腻的丝带。柳枝随风摇曳,仿佛在低语细语中倾诉着春天的到来。

在夕阳斜照的道路上,社鼓声声,热闹非凡。酒旗在河边的木板桥上飘扬,随着流水的节奏轻轻摇摆。

远方的客人在梦中跟随流水而去,而春天的痕迹则悠闲地追逐着飘落的花瓣。这柳树似乎成了诗人情感的象征,他借由柳树来抒发内心的愁绪和离愁。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春天柳树的美丽景象。“倦柳依依舞细腰,风丝轻拂鸟声娇”,用“细腰”和“风丝”这两个词汇,巧妙地描绘出了柳树枝条的柔弱和随风摆动的样子,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同时,“风丝轻拂鸟声娇”这句诗还表达了柳树枝条随风摇曳时发出的声音,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诗人进一步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描写,将柳树比作碧玉,用“碧玉妆成一树高”来形容柳树的美丽姿态,既展现了其挺拔的姿态,又赋予了它一种高贵而优雅的气质。此外,“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诗更是巧妙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春风比喻为剪刀,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如何裁剪柳叶,使其呈现出优美的形状。这种比喻手法不仅增加了诗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染力。

诗人通过描绘柳树的形象,引发了对人生离愁的联想。“客梦远随流水去,春痕闲逐落花飘”两句,诗人借助柳树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感伤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春柳》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精湛的诗歌技巧,成为清代词作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