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池潋滟水波平,画绣争看傍辇行。
南济舟航随夏后,东巡笔札领春卿。
移莲里第归鞍晚,飞盏家山赐醴清。
裁诏余间方退食,绛帷弟子挟书迎。
秀野堂公宴韩慕庐先生扈跸还朝
凤池潋滟水波平,画绣争看傍辇行。
南济舟航随夏后,东巡笔札领春卿。
移莲里第归鞍晚,飞盏家山赐醴清。
裁诏余间方退食,绛帷弟子挟书迎。
注释:
秀野堂公宴韩慕庐先生扈跸还朝
秀野堂:即秀野堂,位于今江苏扬州市西北郊。
凤池:指皇宫中的池塘,此处代指皇帝。
潋滟(yìn):水面波动的样子。
画绣:指宫中女子的装束,这里泛指宫女。
傍辇行:在皇帝身旁行走。
南济:指南渡江。
舟航:船。
随夏后:跟随皇帝出行。
东巡:指巡视东南方。
笔札:书信、奏章。
领春卿:带领春天的使者,这里代指皇帝。
移莲里第:指韩慕庐先生的住宅。
归鞍晚:归来晚了。
飞盏:飞檐下的酒壶。
家山:家乡的山。
赐醴(lǐ):皇帝给予的饮料。
裁诏:皇帝颁发的诏书。
余间:闲暇之余。
绛帷:红色的帷幔。
弟子:学生。
赏析:
这首五律是诗人扈从皇帝出游时所作。全诗以“扈跸”为纲,通过描写皇帝与韩慕庐先生之间的交往,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古代宫廷生活画面。
首联“凤池潋滟水波平,画绣争看傍辇行”,描绘了皇帝乘坐龙舟沿江而行的场景,宫女们争先恐后地观看,展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颔联“南济舟航随夏后,东巡笔札领春卿”,进一步描绘了皇帝的威仪。南济舟航表示皇帝南下巡视,东巡则指的是皇帝巡视东南地区。而“笔札领春卿”则暗指皇帝的文采风流,能够引领春风。
颈联“移莲里第归鞍晚,飞盏家山赐醴清”,则描绘了皇帝对韩慕庐先生的恩宠。韩慕庐先生居住的地方离皇帝的车驾很近,因此皇帝在归来晚了的时候会特意去拜访他。同时,皇帝还赐予了他精美的饮料。这一细节反映了皇帝对文人士大夫的赏识和重视,同时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尊师重道之风。
尾联“裁诏余间方退食,绛帷弟子挟书迎”,则是描述皇帝在闲暇之余召见韩慕庐先生的情景。韩慕庐先生作为弟子,被皇帝召见时带着书籍迎接,这既体现了皇帝对韩慕庐先生的尊重和信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读书人的推崇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皇帝与韩慕庐先生之间交往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古代宫廷生活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君臣关系、师徒关系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