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卿报知己,太子死社稷。咄哉樊将军,头颅真可惜。
事成不成谁得知,祖龙之魄为尔褫。君不见圯桥孺子帝者师,当时乃有博浪椎。

何栻的《燕太子丹墓》原文:

荆卿报知己,太子死社稷。咄哉樊将军,头颅真可惜。

事成不成谁得知,祖龙之魄为尔褫。君不见圯桥孺子帝者师,当时乃有博浪椎。

注释:

  • 荆卿:指荆轲。
  • 知己:朋友,指太子丹的朋友或知己。
  • 社稷:古代指国家的中央政权。
  • 咄哉樊将军:形容对樊将军的愤怒与惋惜。
  • 祖龙:秦始皇的别称。
  • 帝者师:指秦始皇的老师吕不韦(字子师)。
  • 孺子:指孺子婴。
  • 博浪椎:指张良的博浪椎击秦始皇的故事。
  • 事成不成谁得知:意指成功与否无人知晓。
  • 祖龙之魄为尔褫:意指秦朝灭亡后,秦始皇的灵魂被剥夺。
  • 圯桥孺子:指张良在圯桥上拜圮桥老人为师的故事。
  • 博浪椎:指的是张良用博浪椎刺杀秦始皇的故事。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何栻的作品。诗中描述了燕太子丹为了报恩而刺杀秦王嬴政的故事。诗的前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燕太子丹为了报恩不惜牺牲自己的决心。接着,通过“咄哉樊将军”和“事成不成谁得知”等词语,诗人表达了对樊将军英勇行为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失败结果无法预料的感慨。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秦始皇死后魂飞魄散的描述,暗示了秦始皇的暴政终将灭亡的历史规律。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正义的坚定信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