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峦暖翠江南山,白云半化青林烟。人家历历住崖谷,小桥茅屋村依然。
柔枝低压采樵径,落花乱点春岩泉。青溪万转深不测,错疑路入黄花川。
上方楼阁空翠里,松杉明灭斜阳前。吾庐窈窕在何处,尧峰一角青镵天。
客游到此忘寝食,毫端墨妙争清妍。五湖咫尺在眼底,何不归种香溪田。
君不见雪轩当日官沅口,潇湘风景过三年。苍梧云低天漠漠,斑竹雨暗春娟娟。
自从拂衣林下隐,近已抱犊山中眠。画禅书圣两无敌,芒鞋入市称癯仙。
此图示我良有意,结习未化终前缘。作诗寄与订后约,他年为我重写陶令《归来篇》。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对好友姚雪轩的山水画《吴山晴翠图》的一首七言绝句。杨慎(1489-1559)字升之,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诗作风格豪放、奔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浮峦暖翠江南山,白云半化青林烟。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水的画面。山峦之上,暖阳照耀着,绿树丛生,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而那半化的白云,如同青烟一般,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人家历历住崖谷,小桥茅屋村依然。

这句诗表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和谐。在悬崖峭壁之间,一座座小桥和茅草屋顶的村庄,宛如世外桃源,让人感受到一种淳朴的气息。

柔枝低压采樵径,落花乱点春岩泉。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在采樵的小路上,柔嫩的枝条低垂下来,仿佛是在为人们指引道路;而那些落下的桃花,则点缀在岩石之上,给春天增添了一份生机。

青溪万转深不测,错疑路入黄花川。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那条蜿蜒曲折的青溪,宛如一条通往未知世界的通道,让人不禁心生疑惑。

上方楼阁空翠里,松杉明灭斜阳前。

这句诗描绘了山上的景色。在一片翠绿的楼阁中,可以看到那些挺拔的松树和杉树,它们在斜阳下闪烁着光芒。

吾庐窈窕在何处,尧峰一角青镵天。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虽然无法找到自己的住所,但那座尧峰却高耸入云,仿佛是天边的一道风景。

客游到此忘寝食,毫端墨妙争清妍。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心境。他忘却了一切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幅画中,感受着其中的美好。

五湖咫尺在眼底,何不归种香溪田。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那些五湖近在眼前,如果能回到那里,岂不是更好?

君不见雪轩当日官沅口,潇湘风景过三年。

这句诗回忆了曾经与姚雪轩一起度过的时光。那时,我们共同游览了潇湘的风景,仿佛过了三年的时间。

苍梧云低天漠漠,斑竹雨暗春娟娟。

这句诗描绘了潇湘地区的美丽景色。那些苍翠的云朵低垂下来,使得天空显得更加宽广;而那些斑驳的竹林在雨中摇曳生姿,给春天增添了一份生机。

自从拂衣林下隐,近已抱犊山中眠。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心境。他曾经辞去官职,隐居于山林之中,如今又在山中安眠。

画禅书圣两无敌,芒鞋入市称臞仙。

这句诗赞美了诗人的才华横溢。他将绘画与禅宗融为一体,书法与圣人之道相互辉映,无论是在市井之间还是山间小屋都能彰显出他的独特魅力。

此图示我良有意,结习未化终前缘。

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和对自己创作之路的思考。这幅画让我有了更深的感触,同时也提醒我要继续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作诗寄与订后约,他年为我重写陶令《归来篇》。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承诺和期待。他打算用诗歌来与朋友约定未来的相聚时光,并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次创作出像陶渊明那样的《归来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