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宿骊山下,雨歇闻林鸠。
虚岩韵幽籁,返照明高秋。
韦公蕴真处,想见逍遥游。
泉石余绮丽,衣冠邈巢由。
胜事行已矣,空山我何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在进入潼关时所作的。以下是逐句释义:

入关马上作 —— 作者骑马进入潼关时所作。
信宿骊山下,雨歇闻林鸠。 —— 经过一夜在骊山下停留后,天刚放晴就听到树林中的鸟鸣声。
虚岩韵幽籁,返照明高秋。 —— 空旷的山岩上传来隐约的声音,明亮如初的秋季。
韦公蕴真处,想见逍遥游。 —— 想象到韦皋(字公蕴)隐居的地方,他应该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泉石余绮丽,衣冠邈巢由。 —— 泉水和石头都显得那么美丽,衣冠(官服)和鸟羽都显得那么高贵(远离了尘世)。
胜事行已矣,空山我何求。 —— 美好的事物已经结束,我在空山中什么都不求了。

译文:

经过一夜在骊山下停留后,清晨天刚刚放晴,我就听到树林中的鸟鸣声。空旷的山岩上传来隐约的声音,明亮如初的秋季。想象到韦皋隐居的地方,他应该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泉水和石头都显得那么美丽,衣冠和鸟羽都显得那么高贵(远离了尘世)。美好的事物已经结束,我在空山中什么都不求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意象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首句“入关马上作”点明了时间是在过关之时,地点是在骊山之上。接着通过“信宿骊山下,雨歇闻林鸠”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雨后山林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清新的感受。

第三句“虚岩韵幽籁,返照明高秋”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岩的幽静和秋天的明朗,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对韦皋隐居地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最后一句“胜事行已矣,空山我何求”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超然,即使面对美好事物的结束,他也无所求,只愿在空山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和情感的变化。同时,诗人通过对韦皋隐居地的描述,也体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