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原上麦,乌鸢自相逐。
我行苦朝饥,蔼然饱春绿。
望云陟高丘,采芳下西麓。
念我堂前圃,白华有余馥。
愧彼循陔诗,徙倚回车毂。
【注释】青青:茂盛的样子。乌鸢(yuān):鸟名,形似老鹰而大些。相逐:互相追逐。蔼然:形容和煦温暖的样子。陟高丘:登高丘。芳:芳香。白华:《诗经》中的一种植物,可食,味美,香气浓烈。循陔(jiá),指在田间劳作。徒倚:《诗经·小雅·蓼莪》中有“徙倚于床”句,此处借指徘徊不前。回车毂(gū):回头,这里指回头看着车辕。
【赏析】
此为诗人初到长安时所作,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田园诗的风格。
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平仄相对,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以原野上的麦子和天上的飞鸟作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关中平原麦子生长旺盛、景色优美的特点;三、四句写自己的感受,“苦朝饥”说明自己生活艰苦,但看到春天里绿油油的麦苗,又感到欣慰和满足,表现出对故乡的热爱;五、六句写登高远望,看到西麓芳草萋萋,想到堂前的花园,看到花已开得正浓。这两句写景虽不直接描写花草,但与花草有关。因为“堂前圃”,自然少不了花草;“自相逐”、“蔼然”等词语,又都与花草紧密相关。所以这一联实际上还是写景。最后一句,用《诗经》中的“循陔诗”来反衬自己的“徒倚”,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