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隐事不同,丘壑心自远。
芳尘践已旷,故阴别未损。
高馆抗遥扉,虚亭纳近巘。
密石拒奔辙,鸣泉赴平阪。
羁禽倦屡栖,野鹤饥自饭。
修竹迎夏长,落花感春晚。
但见微雨生,如逢去子返。
林合风徐通,云低山半偃。
衔杯悦寂寥,陈诗展诚恳。
川途阻洄溯,丹青慰偃蹇。
幽赏谁与言,尚友有嵇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仕隐事不同,丘壑心自远。
注释:隐居与为官的事情不同,但内心的山水之志却始终遥远。
赏析: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尽管他身处官场,但他的内心一直向往着自然山水的宁静与美好。这句话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宽广和深远。芳尘践已旷,故阴别未损。
注释:芳香的尘土已经落尽,但旧日的阴影尚未消散。
赏析:诗人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感慨。这里的“芳尘”指的是过去的时光,而“故阴”则是指那些已经逝去的岁月。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力量,以及它对人们心灵的触动。高馆抗遥扉,虚亭纳近巘。
注释:高大的楼阁矗立在远方,而虚亭则接纳着来自近处的山峦。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关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高楼与远山相映成趣,虚亭与近山相互呼应,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美。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密石拒奔辙,鸣泉赴平阪。
注释:密集的石头阻挡着奔流的车轮,而清脆的泉水奔向平坦的山坡。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石头和泉水的景象,传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石头的密集与奔流的车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泉水的清脆与奔向山坡的动作也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这里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活力的赞美。羁禽倦屡栖,野鹤饥自饭。
注释:被囚禁的鸟儿疲倦地栖息在树枝上,而野外的鹤则饥饿地自行觅食。
赏析:诗人通过对鸟儿和鹤的形象描绘,传达了对自由与生存状态的思考。鸟儿因为束缚而感到疲倦,而鹤因为缺乏食物而感到饥饿。这些形象的对比,引发了我们对生命本质的深入思考。修竹迎夏长,落花感春晚。
注释:茂盛的竹子迎接夏天的到来,而凋零的花朵则在春天的末尾感到悲伤。
赏析:诗人通过对竹子和花朵的描绘,表达了对季节更迭的感受。竹子在炎热的夏天里依然繁茂生长,而花朵在春天的末尾也显得有些凄凉。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也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感悟。但见微雨生,如逢去子返。
注释:只见细雨悄然而至,就像见到了离去的儿子返回。
赏析: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雨水带来的变化,将微雨比作儿子的归来,增添了诗意和情感的深度。这里的比喻富有想象力,使得原本普通的自然景象变得充满情感和意义。林合风徐通,云低山半偃。
注释:树林中风儿轻拂,山峦低垂入云端。
赏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树林中风儿轻轻吹过,山峦低垂入云霄,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感觉。这里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渴望。衔杯悦寂寥,陈诗展诚恳。
注释:手持酒杯沉醉于寂静之中,吟诵诗歌表达诚挚的情感。
赏析:诗人通过饮酒和吟诗的活动,传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饮酒可以使人暂时忘却烦恼,而吟诗则可以展现内心的真挚情感。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川途阻洄溯,丹青慰偃蹇。
注释:江河险峻阻碍回溯之路,绘画作品慰藉困顿的心灵。
赏析:诗人以江河流经之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这里,“川途”代表了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战,而“丹青”则是艺术家们用以创作和表达的艺术形式。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坚韧和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