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不成去学剑,须眉如戟目如电。十年霜刃不曾磨,出匣秋光惊匹练。
石凿凿,波滟滟,剑光水光融一片。摄衣跣足向中流,水底应使蛟龙愁。
纷纷世上恩仇多,欲磨未磨先摩搓。荆轲不作聂政死,剑兮不利当奈何,提剑起,行且止。
游大梁,入燕市。昔日朱门今荆杞,负恩不报人尽死。
杀人如麻顷刻耳,归来一剑仰天高,泰山一掷真鸿毛。
安得挽落银河磨此剑,剑锋不折无牢骚。锋摧剑折亦不惜,但愿人间灭尽恩仇迹。

【解析】

1.“学书不成去学剑,须眉如戟目如电”的意思是:书法练不好,就练剑,须眉像戟一样锋利,眼睛像闪电一样明亮。这句诗写出了主人公学习武艺的决心和毅力。

2.“十年霜刃不曾磨”中的“霜刃”是指磨砺过的武器,“未曾磨”指的是没有磨砺过的长剑;“出匣秋光惊匹练”,意思是:宝剑出鞘时,光芒四射,就像一匹白色绢帛一样;这句诗写出了宝剑的锐利和威风。

3.“石凿凿,波滟滟,剑光水光融一片”是说:石头凿出来的,波涛汹涌,而剑的光,与水光融为一体。这句诗写出了宝剑的光芒与水的融合,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豪迈。

4.“纷纷世上恩仇多,欲磨未磨先摩搓”的意思是:世上的恩恩怨怨很多,想要打磨自己的心性却先在心中摩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争的无奈和感慨。

5.“荆轲不作聂政死,剑兮不利当奈何,提剑起,行且止。”这句诗是说:如果荆轲不自杀,聂政也不会自杀,那么剑就失去了它的作用。诗人用这样的诗句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即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

6.“大梁,入燕市。昔日朱门今荆杞,负恩不报人尽死”中的“大梁”指战国时期的魏国都城大梁城,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国的主要城市。这句诗描写了诗人在大梁城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他的悲愤心情。

7.“杀人如麻顷刻耳,归来一剑仰天高,泰山一掷真鸿毛”意思是:杀的人如麻,只是片刻间的事罢了。回家后举起一剑,仰天大笑,真是轻飘飘地如同一根鸿毛一样。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以及他的英勇气概。

8.“安得挽落银河磨此剑,剑锋不折无牢骚”的意思是:怎样才能磨掉这把剑?只有让它永远锋利,不受任何影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正义的向往和追求,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怒。

【答案】

题沈懒存

(学书)

译文:

我虽然学得了好书法,但是却不能运用它来治国平天下,于是又改学剑术。

译文:

我的须眉毛发像戟刀一样锋利、眼睛像闪电一样明亮。

译文:

我十年来一直磨砺着这把剑,可是它却没有经过实战的磨练。

译文:

宝剑一出鞘,就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好像一匹白色的绢帛。

译文:

石壁凿出来的,波涛汹涌,剑的光芒与水光融为一体。

译文:

世上的纷争太多,我想磨砺自己的心性却先在心中摩擦。

译文:

如果荆轲不自杀,聂政也不会自杀,那么剑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译文:

我回到家乡,看到人们因为仇恨而死亡,不禁感叹世事无常。

译文:

杀的人如麻,只是片刻间的事罢了。回家后举起一剑,仰天大笑,真是轻飘飘地如同一根鸿毛一样。

译文:

怎样才能磨掉这把剑?只有让它永远锋利,不受任何影响。

译文:

我渴望能像李白那样挥剑斩破万里河山,让那些心怀鬼胎的人无处藏身。

译文:

我要用这把剑斩断所有的恩怨情仇,让那些背叛祖国的人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译文:

我要用这把剑斩断所有的恩怨情仇,让那些背叛祖国的人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