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杖锡据戎鞍,吴苑袈裟拥战坛。
若辈动关天数出,当时真有帝师看。
奇功白帽加王易,冷语青裙见姊难。
莫倚空山祠宇在,十三陵草已漫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战场图景。下面将逐一分析:
一、逐句解读与注释:
1. 书姚少师祠壁
释义: 为纪念或赞美姚少师而写下的诗句,刻在祠壁上。姚少师可能是某位历史上有名的将领或军事领袖。
2. 邢台杖锡据戎鞍
释义: 在河北邢台(今邢台市),手持长棍(杖)站立在马鞍旁,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将领的形象。“杖”是一种长棍,用于指挥和战斗;“锡”,古代一种金属饰品,象征着地位和权力。
3. 吴苑袈裟拥战坛
释义: 穿着吴国(即古时的吴国,位于今天的江苏一带)的袈裟,守护着战台。这里的“战坛”指的是战场,而“袈裟”是佛教徒穿的一种宽松长袍,象征和平与慈悲。
4. 若辈动关天数出
释义: 那些将领们的行动牵动着天意,意味着他们的决策和行为受到了上天的支持或影响。
5. 当时真有帝师看
释义: 当时的确有一位像帝王老师那样的人物在指导他们。这里的“帝师”是指古代帝王的智囊或者顾问,他们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导。
6. 奇功白帽加王易
释义: 他们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头上戴着白色帽子,象征着荣耀。这里可能是指他们取得的胜利或成就,使得自己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7. 冷语青裙见姊难
释义: 用冷漠的语气和穿着青色裙子的人物相比,难以辨认是谁。这里的“青裙”可能是指女性,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的轻视。
8. 莫倚空山祠宇在,十三陵草已漫漫
释义: 不要因为祠堂的存在就忽视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生命的无常。这里的“空山”指山上无人居住的地方,象征着战争后荒凉的景象,而“十三陵草已漫漫”则描述了陵墓周围的荒芜景象,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破坏力和生命的脆弱性。
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战场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生命的重要性。通过对比战争前后的场景,强调了战争的破坏力以及生命的无常。同时,也体现了杜甫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