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逢佳节兴先阑,牢落江干怅掩关。
异地见花惊白发,故人游屐自青山。
天当南诏霜偏早,秋满东篱客未还。
两度不归吾亦得,料应无处可跻攀。
【解析】
此题为“名篇名句默写”类试题,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又要能准确书写出该句。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老逢佳节兴先阑,牢落江干怅掩关。
异地见花惊白发,故人游屐自青山。
天当南诏霜偏早,秋满东篱客未还。
两度不归吾亦得,料应无处可跻攀。
老逢佳节兴先阑,牢落江干怅掩关。
异地见花惊白发,故人游屐自青山。
天当南诏霜偏早,秋满东篱客未还。
两度不归吾亦得,料应无处可跻攀。
【解析】
此题为“名篇名句默写”类试题,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又要能准确书写出该句。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老逢佳节兴先阑,牢落江干怅掩关。
异地见花惊白发,故人游屐自青山。
天当南诏霜偏早,秋满东篱客未还。
两度不归吾亦得,料应无处可跻攀。
【注释】 江阁晓起理琴:在江边阁楼上早晨起床弹奏。 霜烟蒙蒙汀树湿,卷帘烟气浮窗入:晨雾中,汀州(今福建长乐)的树木沾湿了露水,窗帘上的烟雾飘进了窗户。 烟中一桁插寒山,玉玦金环远堪拾:烟雾中的一幕仿佛是插在寒山上的玉玦、金环,让人忍不住去捡拾。 幽人睡起高阁间,皮冠欹侧面缬寒:幽居的人早晨起来,站在高高的阁楼上,戴着皮帽子,斜靠着面颊,看起来非常寒冷。 挂壁焦桐久未试,临风忽作高山弹
我们来逐句解释这首诗。 1. 踏遍阇黎掷短藤: - “踏遍”意味着诗人走遍了整个地方。 - “阇黎”是对佛教寺院的称呼,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寺庙或场所。 - “掷短藤”可能是指诗人在寺庙中行走时,随意投掷或挥舞着一根短木棍。 2. 涅槃回首路层层: - “涅槃”是佛教中的最终解脱状态,通常与死亡和重生相关联。 - “回首”意味着回顾或思考自己的过去经历。 -
【解析】 1.“罗浮”是诗人的家乡,他在这里登高望海,看到海天一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2.“揽衣”指伸手去摘取衣服,形容人急切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山势陡峭而险峻。 3.“芙蓉峰”即芙蓉石,在广东南澳县东,有“海上明珠”之称。 4.“铁桥”指铁砧山,位于福建闽清县东南,为闽江、九龙江两江汇合处。 5.“余霞”指的是晚霞,“黄龙钟”指的是黄龙寺的晨钟。 6.“银海”是指海面上的雾气。 7
【注释】 喔喔鸡声到枕催,雪山遥自海门来。 夹江树色寒犹重,背郭风帆湿乱开。 ——第一二句写景。喔喔,形容公鸡打鸣的声响。“雪山”指远处的山峦,“海门”即入海口,泛指珠江口。两句描绘了清晨时从海上归来,听到公鸡叫声,见到雪山、海面的景象。 远火渐收城外市,哀筝还咽水边台。 ——第三四句继续写景。城外灯火渐熄;水边台上的哀筝还在呜咽,写出了夜幕降临后的宁静。 推篷沙际间翘首,早有卖花船掉回。
【译文】 在长满松树的小溪十里之外,不觉时间过得很慢。乘着涨潮的船,顺着堤岸驶去,斜斜地掠过小港。 秋风送爽,田野上牛羊成群,道路旁蒲草、蒋菜丛中飞来大雁,水边家家户户的庭院里都长满了柳树。 停泊的船,没有一处不靠花簇簇的河岸;闻钟寺的钟声又催促着我渡河而去。回头望去,只有半山腰的晚霞在落照中渐隐渐消。 【赏析】 《与介卿诸君泛舟小港过栅头花埭晚经大通寺而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
【诗句释义】 瑟瑟寒云旅雁哀,故人消息滞登台。 瑟瑟:形容风声;旅雁:行旅中的大雁,因秋天南飞而得此称; 滞:停留;登台:登上高台远望。 谢傅:指东晋时期的谢安,他曾任会稽内史。陶潜:指东晋诗人陶渊明,曾隐居田园。 罢携谢傅游山屐,暂醉陶潜赏菊杯。 罢:停止;携:带着;谢傅:指前引的谢安,这里借指作者自己;山屐:登山用的鞋;陶潜:指前引的陶渊明,这里也借指作者自己;暂:暂时;醉陶潜
【注释】 怀河东:怀念在河东(今山西永济)的旧游。河东,指黄河以东地区。寄勉之:勉励他。寄:托付;勉励。 水围深坞树围沙,簇簇炊烟枕岸斜。 水环绕着深深的山坞,树木环绕着沙滩,炊烟袅袅升起,在岸边轻轻飘散,像是一片片白云。 十里溪山皆是雪,一春筇屐半看花。 十里长的溪谷山峰都是白雪覆盖,一整个春天,只有用竹子做成的鞋子才能踏出山路,因为积雪太厚了。 琴声隔竹煎茶院,旆影临流卖酒家。
注释: 重游翠岩响泉亭有怀曾晓山:重游翠岩响泉亭,怀念曾晓山。 鸟语钩辀隔叶闻,孤亭选石坐斜曛:鸟语隔着树叶传来,孤独的亭子选择石头坐下,斜晖映照着。 扪萝路僻人稀到,题壁苔深字不分:摸索着藤蔓,小路偏僻很少有人到,题在石壁上的苔藓很深,连字都看不清。 花气暖开三月雪,瀑声凉散数峰云:花香暖和地开放着像三月的雪,瀑布的声音凉爽地分散着像几座山峰的云雾。 山中猿鹤遥相待,怊怅年来总为君
注释:不稼深知素食非,他乡还种菜成围。 咬根我辈原当肉,抱瓮人谁解息机。 暮雨疏花沿屋展,晓风黄蝶过墙飞。 南山亦有荒畬在,何日同君种豆归。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农耕生活的田园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他乡种菜的场景以及与不稼(指自己)的对话,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咬根我辈原当肉,抱瓮人谁解息机”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和艰辛的生活状态。而“南山亦有荒畬在
注释: 1. 春暮旅怀柬张梅庄余勉之兼订为浮山之游:这是一首写给张梅庄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旅行即将开始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张梅庄和诗人共同出游的愿望。 2. 竹外寒云近可呼:在竹林外,可以看到远处的寒云,似乎可以呼唤出来。 3. 春残天气尚模糊: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天气还是有些模糊不清。 4. 樽移水阁三人共,花老山城一笛孤:把酒移到水阁上,与三个人一起喝;花儿老了
【注释】 喔喔鸡声到枕催,雪山遥自海门来。 夹江树色寒犹重,背郭风帆湿乱开。 ——第一二句写景。喔喔,形容公鸡打鸣的声响。“雪山”指远处的山峦,“海门”即入海口,泛指珠江口。两句描绘了清晨时从海上归来,听到公鸡叫声,见到雪山、海面的景象。 远火渐收城外市,哀筝还咽水边台。 ——第三四句继续写景。城外灯火渐熄;水边台上的哀筝还在呜咽,写出了夜幕降临后的宁静。 推篷沙际间翘首,早有卖花船掉回。
注释: 1. 春暮旅怀柬张梅庄余勉之兼订为浮山之游:这是一首写给张梅庄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旅行即将开始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张梅庄和诗人共同出游的愿望。 2. 竹外寒云近可呼:在竹林外,可以看到远处的寒云,似乎可以呼唤出来。 3. 春残天气尚模糊: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天气还是有些模糊不清。 4. 樽移水阁三人共,花老山城一笛孤:把酒移到水阁上,与三个人一起喝;花儿老了
注释: 重游翠岩响泉亭有怀曾晓山:重游翠岩响泉亭,怀念曾晓山。 鸟语钩辀隔叶闻,孤亭选石坐斜曛:鸟语隔着树叶传来,孤独的亭子选择石头坐下,斜晖映照着。 扪萝路僻人稀到,题壁苔深字不分:摸索着藤蔓,小路偏僻很少有人到,题在石壁上的苔藓很深,连字都看不清。 花气暖开三月雪,瀑声凉散数峰云:花香暖和地开放着像三月的雪,瀑布的声音凉爽地分散着像几座山峰的云雾。 山中猿鹤遥相待,怊怅年来总为君
注释:不稼深知素食非,他乡还种菜成围。 咬根我辈原当肉,抱瓮人谁解息机。 暮雨疏花沿屋展,晓风黄蝶过墙飞。 南山亦有荒畬在,何日同君种豆归。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农耕生活的田园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他乡种菜的场景以及与不稼(指自己)的对话,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咬根我辈原当肉,抱瓮人谁解息机”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和艰辛的生活状态。而“南山亦有荒畬在
【译文】 在长满松树的小溪十里之外,不觉时间过得很慢。乘着涨潮的船,顺着堤岸驶去,斜斜地掠过小港。 秋风送爽,田野上牛羊成群,道路旁蒲草、蒋菜丛中飞来大雁,水边家家户户的庭院里都长满了柳树。 停泊的船,没有一处不靠花簇簇的河岸;闻钟寺的钟声又催促着我渡河而去。回头望去,只有半山腰的晚霞在落照中渐隐渐消。 【赏析】 《与介卿诸君泛舟小港过栅头花埭晚经大通寺而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
我们来逐句解释这首诗。 1. 踏遍阇黎掷短藤: - “踏遍”意味着诗人走遍了整个地方。 - “阇黎”是对佛教寺院的称呼,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寺庙或场所。 - “掷短藤”可能是指诗人在寺庙中行走时,随意投掷或挥舞着一根短木棍。 2. 涅槃回首路层层: - “涅槃”是佛教中的最终解脱状态,通常与死亡和重生相关联。 - “回首”意味着回顾或思考自己的过去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