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道来何暮,荒城一望愁。
墙垣多竖木,官吏半乘牛。
赋少增榔税,差烦逮女流。
伤心诸父老,何事忍诛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对诗歌的内容、主题思想等进行分析概括,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的赏析。

“初莅陵水”:刚到陵水县任职。

“漫道来何暮,荒城一望愁”:不要说傍晚才到任,放眼望去,一片荒凉的县城令人忧愁。这两句是诗人来到陵水的第一感觉。

“墙垣多竖木,官吏半乘牛”:城墙上到处是倒下的树木,官吏们骑着牛出城办事。这两句写陵水的现状。

“赋少增榔税,差烦逮女流”:赋税少了,百姓就轻松了;劳役繁重,百姓就痛苦了。这两句写陵水百姓的痛苦生活。

“伤心诸父老,何事忍诛求”:使百姓伤心的是,他们为什么要忍受这样的苛捐杂税呢?这两句是诗人对统治者发出质问。全诗语言质朴,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

【答案】

译文:

刚到陵水县任职,看到眼前荒凉的景象,不禁感到忧心忡忡。

城墙倒塌了,百姓受罪;官吏们骑牛进城,劳民伤财。

百姓负担沉重,百姓痛苦不堪;百姓的死活,我实在不忍过问!

注释:

①“初莅”:刚刚到任,开始做官。

②“何暮”:傍晚。

③“荒城”:指荒废了的城池。

④“愁”:忧愁,哀怨。

⑤“墙垣”:城墙。

⑥“官吏”:指县令或县衙里的属员。

⑦“差烦”:派差,指征发劳役。

⑧“榔税”:一种古代的征税方法,用榔头敲树皮取汁为税。

⑨“赋少”:赋税少。

⑩“何事”:为什么。

⑪“杀求”:苛政。

赏析:

此诗反映了作者到任后的所见所感。首二句点明诗人到职的时日,交代了作者初到陵水的心情。接着写诗人在陵水见到的现实情况:城墙倒塌,百姓受困;官员们出行都乘着牛车,百姓疲于应付各种劳役。这些描写,既展示了陵水的衰败景象又反映了百姓的痛苦生活。最后两句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对统治阶级发出了质问,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