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地来何晚,春风事几慵。
落花深一寺,流水住孤松。
岸断山光绿,墙回月色浓。
天津桥上老,岂识此龙钟。

注释:

游宝盖山深原寺,游览位于宝盖山深处的古寺。

净地来何晚,春风事几慵。来到这清净之地,为什么晚了?春风已经有些懒散。

落花深一寺,流水住孤松。满院的落花深深浅浅,一条小溪静静流淌。

岸断山光绿,墙回月色浓。岸边断开,山色苍翠欲滴;墙角回绕,月光洒落如墨。

天津桥上老,岂识此龙钟。在天津桥上已显得年老,难道还不懂得这里的风光?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宝盖山时所作。全诗描绘了宝盖山深原寺的环境,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游宝盖山深原寺”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宝盖山,又称“大宝顶山”,位于四川峨眉山东北。“游”字,表明这是诗人一次远足赏玩之行。“深原寺”,指峨眉山中某处幽静的庙宇。“净地来何晚”,“净地”指洁净的地方,即作者所居之山林。诗人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次联“春风事几慵”,诗人用笔由远及近,写自己来到寺庙后的感受。春风吹拂,万物复苏,诗人却感到有些懒散。“春风”二字暗含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颔联“落花深一寺,流水住孤松”。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色,落花满径,流水潺潺。“一寺”,“孤松”二字,突出了寺庙和松树的特点,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颈联“岸断山光绿,墙回月色浓”。诗人的视线从近景转向远景,描绘了月光下的山景。“岸断”,指江水奔腾直下,冲毁了河岸。“山光绿”,指山色苍翠欲滴。“墙回”,形容月亮倒映在水中,形成美丽的月影。“月色浓”,则描绘了月光的皎洁明亮,使人陶醉其中。

尾联“天津桥上老,岂识此龙钟。”诗人最后一句,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老”,指岁月流逝,人生易逝。“岂识”,表示怀疑。“龙钟”,指年迈体衰。诗人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对大自然的欣赏能力依然如初。

整首诗语言简洁流畅,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