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若面壁,万灶出井底。
溪乾似夷涂,一雨泻千里。
山洪激射处,铁索变绕指。
洪来不及避,性命真已矣。
颇闻诵南皮,避水亭可纪。
秋毫苟及物,世论久犹韪。
寿阳扼山脊,距地突高起。
日光易向背,冷暖降尺咫。
古云晋藏富,矿冶可互市。
如何弃不采,失此通道旨。
邦人赋蟋蟀,旧说袭表里。
莫狃闭关言,险阻不足恃。

车发太原

这首诗的首句是“车发太原”,意为车辆从太原出发。这里的“车”可能是指运输工具,如马车、火车等。“太原”是中国山西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古代的军事要塞之一。这句诗可能是在描述一个从太原出发的场景或者是表达了对太原这个地方的赞美之情。

山行若面壁,万灶出井底。
第二句是“山行若面壁,万灶出井底。”这句诗描述了人们在爬山行走时的景象。“若面壁”可以理解为如同面对着一面墙壁一样,形容山路陡峭,难以攀登。“万灶出井底”则描绘了在山脚下可以看到许多烟囱冒出的烟,这些烟囱就像是从井底冒出的水柱一样,形象地展现了山脚下的繁华景象。这句诗通过对比山路的陡峭与山脚下的繁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深刻思考。

溪乾似夷涂,一雨泻千里。
第三句是“溪乾似夷涂,一雨泻千里。”这句诗描述了溪水在干旱后变得干涸,像是平坦的道路一样。当一场大雨过后,溪水迅速上涨并流向千里之外,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这句诗通过描绘溪水的干涸和洪水的泛滥,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感慨。

山洪激射处,铁索变绕指。
第四句是“山洪激射处,铁索变绕指。”这句诗描述了山洪暴发时的场景。“激射处”可以理解为山洪从高处急速冲下来的地方,冲击力极大。“铁索变绕指”则描绘了山洪冲击下,铁索被冲走并缠绕在手指上的情景。这句诗通过描绘山洪的猛烈和铁索的脆弱,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警示。

洪来不及避,性命真已矣。
第五句是“洪来不及避,性命真已矣。”这句诗描述了洪水来临时人们无法躲避的情况。“洪”指的是洪水,“来不及避”表示人们无法及时逃脱或应对这场灾难。“性命真已矣”则表达了如果不及时撤离,生命真的会受到威胁。这句诗通过描绘洪水带来的危险和人们的无奈,表达了对生命安全的重视和对自然灾害的警惕。

颇闻诵南皮,避水亭可纪。
第六句是“颇闻诵南皮,避水亭可纪。”这句诗提到了南方的某个地方有一座名为“南皮”的避水亭,这个亭子可以在洪水来临时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颇闻诵南皮”表示有人听说过关于这个避水亭的故事或者传说。“避水亭可纪”则表达了对这个避水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赞赏。这句诗通过提及避水亭的存在和历史背景,展现了人们对防洪设施的重视和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

秋毫苟及物,世论久犹韪。
第七句是“秋毫苟及物,世论久犹韪。”这句诗强调了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可能影响到大局。“秋毫”指的是极细微的东西,“苟及物”表示即使如此微小的事物也可能会涉及到其他事物。“世论久犹韪”则表达了虽然这种观点可能受到质疑,但它仍然被认为是正确的或值得肯定的。这句诗通过强调微小事物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和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新思想的接受。

寿阳扼山脊,距地突高起。
第八句是“寿阳扼山脊,距地突高起。”这句诗描述了寿阳县的位置和地势特征。“寿阳”是一个地名,“扼山脊”表示位于山脉的最高点或险要之地。“距地突高起”则描绘了寿阳县地势险峻且高出其他地方的特点。这句诗通过描绘地理位置的描述,展现了寿阳县的壮丽景色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日光易向背,冷暖降尺咫。
第九句是“日光易向背,冷暖降尺咫。”这句诗表达了太阳光照射方向的变化以及气温的下降。“日光易向背”可以理解为太阳光照射的方向容易发生变化,可能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或者是地形的影响。“冷暖降尺咫”则描绘了气温的快速变化,温度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到几度以下。这句诗通过描述气候的变化和温差的剧烈程度,反映了自然界中气候的不稳定性和多变性。

古云晋藏富,矿冶可互市。
第十句是“古云晋藏富,矿冶可互市。”这句诗引用了古代的话来说明晋地(今山西)蕴藏着丰富的财富。“古云晋藏富”指的是历史上就有关于晋地富饶的说法。“矿冶可互市”则表示晋地的矿产丰富并且可以进行商业交易。这句诗通过对晋地历史财富的描述,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同时,它也暗示了晋地的经济潜力和发展前景。

如何弃不采,失此通道旨。
第十一句是“如何弃不采,失此通道旨。”这句诗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不开采利用这些资源?“弃不采”表示放弃开采或未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失此通道旨”则意味着失去了利用这些资源的宝贵机会或意义。这句诗通过提问和表达遗憾,强调了资源的重要性和不可忽视的价值。同时,它也呼吁人们要珍惜和开发自然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邦人赋蟋蟀,旧说袭表里。
第十二句是“邦人赋蟋蟀,旧说袭表里。”这句诗表达了民间对蟋蟀的喜爱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态度。“邦人赋蟋蟀”指的是百姓们喜欢用蟋蟀作为娱乐活动。“旧说袭表里”可以理解为民间的传统说法和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这句诗通过描绘民间对蟋蟀的喜爱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展现了民间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同时,它也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莫狃闭关言,险阻不足恃。
第十三句是“莫狃闭关言,险阻不足恃。”这句诗鼓励人们不要局限于封闭的环境而忽视风险和挑战。“莫狃”可以理解为避免陷入狭隘的观念或做法之中。“闭关言”则表示过于保守或不愿意接触外界的思想。“险阻不足恃”则指出仅仅依靠险阻并不能解决问题,需要开放的心态和勇于面对挑战的勇气。这句诗通过提醒人们不要固守成见和过于保守,鼓励人们要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和发展新思想。它强调了开放和创新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