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霁复当晓,已寒仍未霜。
堕风随落叶,晒日迸秋场。
屋上壶犹菉,田中豆正黄。
南来都不见,此果似吾乡。

【注释】

  1. 南中:南方。食栗:吃栗子。子乔:典出《列子·力命》,宋国有一男子,年七十,以卖药为业,自言能起死人,其妻嫌贫,劝他改行去卖房。他不听,于是妻弃之而去,他到深山采药,遇虎,被食尽,妻子寻来,见他已死如尸,乃取其衣以覆之头,方得苏,遂活。后因以“食子”比喻夫妻恩爱,亦指夫妻分离后重逢。
  2. 新霁复当晓:刚下过雨天又放晴了(新霁,刚下过雨)。复,再、重新。当,对着、面对。
  3. 堕风随落叶:落在风上随着飘落的叶子。堕,落下。风,这里指飘飞的落叶。
  4. 晒日迸秋场:太阳在田里晒着,好像秋天一样。迸,这里作动词,意为照射。秋场,秋天的田场。
  5. 屋上壶犹菉:屋檐上壶里的水还带着青绿色的苔藓。菉,青绿色的苔藓。
  6. 田中豆正黄:田里的豆子已经变成黄色。豆,豆类植物,泛指各种豆类。
  7. 南来都不见:从南方来的都没有见过。南来,这里指从南方来的客人。
  8. 此果似吾乡:《庄子·徐无鬼》有云:“夫子之楚,路过老子家。老人迎之而笑,曰:‘善哉!‘走时,老子送之曰:‘我今将去矣,忽若有遗教,可得闻乎?’老子曰:‘我将以所教示人者告子;若将语子以未始有物之状,是谓葆光。吾将为子保此忘言之宝,传之天下,使能背于忘患,遗于得利,独与圣人处。’故庄子以为老子非庄周也。”此处借指庄子的《逍遥游》。庄子曾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里的“此果”便是庄子所说的“神人无功”的体现,即自然之物,没有功利性。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形式整齐。第一句写诗人在屋檐上看到的景象;第二句写诗人在田野中看到的景致;第三句写诗人在阳光照射下看到的景致;第四句写诗人在屋上看到的景象。
    首联两句写的都是景物,只是换了位置而已。前一句写诗人在屋檐上看到的景致,用“堕风”“落叶”两个词来描写风和叶的运动状态。后一句写诗人在田野中看到的景致,用“晒日”“蹦秋场”两个词来描写太阳照射下的田野。两句话看似不同,却都是写景。前一个景是动态的;后一个景是静态的。这两句对仗非常工整,而且把两种不同的景态写得生动逼真。
    颔联两句写的也都是景物。前一句写诗人在阳光照射下看到的景致,用“晒日”“迸秋场”两个词来描写太阳照射下的田野。后一句写诗人看到屋檐上的水珠还带着青绿色的苔藓,用“屋上壶犹菉”来表现。两句话虽然也是写景,但所描写的对象不同。前一句写的是田野中的景色,后一句写的是屋檐上的景色。这两句虽然对仗不如前两句工整,但是写景更加具体形象。
    尾联写的是同一类人——从南方来的客人。前一句说他们从南方来,还没有见过这种栗子。后一句说这种栗子很像他们故乡的栗子。“此果”指的是庄子的《逍遥游》中所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那种“神人无功”的栗子。这种栗子不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而是自然界生长的。
    这首诗通过写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在写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