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上山风清客心,瀑泉幽冷和鸣琴。
可怜已作广陵散,无复人间听此音。
《岑溪悲叔白七首·其一·岑城》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叔白的深深怀念和对其命运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第一句:“岑城亭上山风清客心”。描述了在岑城的一座亭子上,山风吹拂,使人心情宁静。这里的“岑城”可能是一个地名,而“亭”则指的是一种建筑,通常用于观景或休憩。
- 注释:岑城,可能是指广西的某座城市或地区。亭子,一种古代建筑,常用于欣赏风景或进行文化活动。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岑城亭子上的风景,营造了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为下文的情绪铺垫。
- 第二句:“瀑泉幽冷和鸣琴”。描述了瀑布的声音如同琴声般悠扬。这里的“瀑泉”指的是从高处流下的水流形成的瀑布,而“和鸣琴”则形容其声音和谐优美。
- 注释:瀑泉,即瀑布。和鸣琴,比喻声音如琴瑟般悦耳。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瀑布声音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
- 第三句:“可怜已作广陵散,无复人间听此音”。表示可惜已经无法听到这样美妙的声音。这里的“广陵散”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象征着美好的音乐。
- 注释:广陵散,指古代的一种乐器,因其音色优美而得名,后多用来指代美好的东西或人。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和转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
李宪噩的《岑溪悲叔白七首·其一·岑城》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文化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对叔白的追忆,也是对生命无常和历史的反思。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能体会到诗歌艺术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