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帆无恙且迟迟,送客聊吟白传诗。
月夜有人曾问渡,风流恨我不同时。
江心铺练平无迹,柳岸藏星悄未知。
一领青衫共沦落,后之来者又伊谁。

【注】布帆:即帆布船。白传诗:唐代李益的诗。

月夜泛舟琵琶亭次王梦楼太史壁间韵

布帆无恙且迟迟,送客聊吟白传诗。——布帆(帆船)没有损伤,航行得很缓慢,送客时我随便吟诵了唐代诗人李益的诗。

月夜有人曾问渡,风流恨我不同时。——月夜有人曾经问我是否渡过江来,因为我不与他同游而感到遗憾。风流指才华出众,我因未能与有才之士一起而感到遗憾。

江心铺练平无迹,柳岸藏星悄未知。——江中心平如镜,没有留下痕迹,柳岸边星星点点,隐隐约约,不知道是谁家在点灯。

一领青衫共沦落,后之来者又伊谁。——我穿着青色的短衣也随波逐流,后来的人又能知道是谁呢?后之来者,指后人。伊谁,指代人或事物。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于作者泛舟琵琶亭时,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全诗以“月夜泛舟”为题眼,前半首由送客引出李益的《听筝》诗;后半首写江心和柳岸的夜景,抒发身世之感。

第一句,“布帆”二字总括全篇。“无恙”是说布帆未受风浪损害,“且迟”表明航行速度很慢。这两句写自己泛舟江上,悠然自得地送客。“聊吟”二字说明是在闲情逸致中随意吟诵李益的诗。

第二句,“月夜有人曾问渡”,是说自己在月夜乘船,有人曾询问自己渡江而来。这里既写自己泛舟的情景,也暗示了送客之人的疑问。“风流”二字既指自己才华横溢,也含有与对方不同时的遗憾。

第三、四句描写江心和柳岸的夜景。“江心铺练平无迹,柳岸藏星悄未知。”“铺练”二字形容江面平静如镜;“柳岸”二字写出柳树依依的姿态。“平无迹”三字既写出江水平静如镜,又写出夜色静谧,连星星也隐匿起来了。“柳岸”句中的“柳岸藏星”化用了唐代张祜《春宫怨》的名句:“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含娇整敛态,妖娆若有意。”张祜此诗写的是宫中美人春日里的娇憨模样。这里用来写景,暗喻自己的心事。“悄未知”三字既表现了环境的幽静,也表现出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发感慨。“一领青衫共沦落”,既写自己穿的青色短衣也随波逐流,也隐含着对对方和自己的命运都不好的一种无奈感。“后之来者又伊谁”三字既是反问也是叹息,表达了诗人对后来者的关切之情。

这首诗写得清丽含蓄,语言优美,意境幽婉,耐人寻味。诗人在月下泛舟,送客之际偶然吟诵李益的《听筝》诗,触景生情,借咏古事以抒胸臆,表达的是作者与友人不同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深沉感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