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楚渺无尽,乱山寒欲苍。
北风吹片席,此际一相望。
客久增恇怯,吾哀罢慨慷。
烟蓑依雪渚,江上有渔郎。
【注释】
《晓渡扬子江》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当时李白在金陵与友人别后,乘舟过江,至扬子津时,夜泊孤山寺,因见江上景色,而有所感。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韵脚“望”,“慷”和“郎”属于“去声二十三漾”韵部。
平楚渺无尽,乱山寒欲苍。(平楚:指广阔的平原。)
北风吹片席,此际一相望。(北风:此处指寒风。片席:形容小船。)
客久增恇怯,吾哀罢慨慷。(客:指诗人自己。恇怯:恐惧的样子。)
烟蓑依雪渚,江上有渔郎。(烟蓑:用烟做的蓑衣。雪渚:积雪的沙洲。)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在金陵与朋友别后,乘舟过江,夜泊孤山寺,因见江上景色,而有所感。诗的前四句为第一层,写诗人夜泊孤山寺时所见江上的景色;后四句为第二层,写诗人触景生情而感慨万分,最后两句写江上渔人。全诗以江上夜景为背景,借景抒情,意境开阔,语言清丽,风格豪放,表现了李白那种豪迈的情怀。
首联写诗人乘舟过江,夜泊孤山寺,面对江上辽阔无际的秋色,不禁想起那“平芜尽处是春山”(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的江南胜景,而眼前这一片萧瑟、苍茫的冬景,又使人产生一种凄冷之感。
颔联写诗人乘舟过江时,只见北风吹卷着片片白帆,船儿在江面上飘荡。此时诗人站在船上,望着远处的江天一色,不禁感到一种苍茫之感。
颈联写诗人触物兴情,想到自己的孤独寂寞,而感叹岁月流逝,人事更迭。尾联写诗人看到江上渔人的身影,想起了自己过去曾有过的那种豪迈、慷慨之情,但如今却已消磨殆尽。
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清丽,情感深沉。它通过描绘江上美景和诗人的情感变化,表现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