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逢南至日将长,凝冱寒阴转闭藏。
冉冉岁华频托始,冥冥天意重扶阳。
潜蛟午夜吟江海,老木空山立雪霜。
百五日过愁梦醒,东君须借好春偿。
诗句释义:
- 日逢南至日将长,凝冱寒阴转闭藏。
- 至日:冬至日,意味着一年中最长的一天。
- 将长:表示这一天时间较长。
- 凝冱寒阴转闭藏:指在冬至日,天气寒冷,万物开始进入休眠状态,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
- 冉冉岁华频托始,冥冥天意重扶阳。
- 岁华:这里指的是一年中的四季变换。
- 托始:开始之意,暗示着冬至后,万物开始复苏。
- 冥冥天意重扶阳:冥冥(形容天地间一片昏暗)指天空阴沉,而“重”有多重、多次的意思,说明天意在多次地扶持阳气。
- 潜蛟午夜吟江海,老木空山立雪霜。
- 潜蛟:比喻隐藏或不为人知的事物。
- 午夜吟江海:描述江海在半夜时分依然发出声响,可能指江水流动的声音或是风声。
- 老木:指枯老的树木。
- 空山立雪霜:描绘了一幅冬日里,山峰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和霜的景色。
- 百五日过愁梦醒,东君须借好春偿。
- 百五日过愁梦醒:百五日是指冬至后的第五天,这里指的是冬至过后的第一个节气——小寒。梦中醒来时感到一种解脱或清醒的感觉。
- 东君:春天的使者,这里指春天。
- 须借好春偿:意思是说春天必须到来以补偿冬季的寒冷,这里的“偿”是弥补的意思,表达出春天对冬天的补偿。
译文:
冬至之日,天气渐寒,万物开始进入休眠状态,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岁月流转,冬至之后,万物开始复苏,天空中阴霾消散,重拾阳光。夜晚,江海依旧发出声响,枯老的树木在寒冷的山峰上站立着,承受着雪霜的洗礼。过了冬至的第五天,人们从梦中醒来,感受到一种解脱和清醒。春天的到来是必要的,它需要用一个美好的春天来偿还冬天所带来的寒冷。
赏析:
此诗描绘了冬至后的自然景象及其带来的变化。诗人通过对冬至后天气、自然和人的感知的描述,表达了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以及对春天的期待。诗中的“至日”、“凝冱寒阴转闭藏”、“潜蛟午夜吟江海”等意象,都生动地描绘了这一自然现象和随之产生的情感变化。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