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皮之翁拥肿馀,牧牛精舍方邻虚,香炉茗碗同安舒。
刳心楞严契妙理,不离一切根尘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创作的《十二乐章》,属于佛教禅宗的偈颂,以诗的形式表达了禅宗对“心”的认识。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读:

  1. 鹿皮之翁拥肿馀,牧牛精舍方邻虚:鹿皮之翁指的是贾岛的师父韩愈,韩愈曾为鹿门山的鹿皮僧设斋饭,所以用“鹿皮之翁”。拥肿馀形容韩愈身体肥胖,而“牧牛精舍”则指韩愈曾经在鹿门山的寺庙里修行过。“方邻虚”意味着韩愈曾经与僧人为邻,但后来却离开了。

  2. 香炉茗碗同安舒:香炉和茗碗是古代常用的茶具,这里用来比喻禅宗的修行者与世无争,过着清静的生活。

  3. 刳心楞严契妙理,不离一切根尘是:刳心是指割去杂念,楞严是指禅宗的重要经典《楞严经》,契妙理是指领悟佛法的真谛。这里的“不”字是关键,因为禅宗讲究离一切法相,即一切法都是空的,没有固定的实体,这就是所谓“离心”。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韩愈的描绘,表达了禅宗对于“心”的理解,即禅宗认为人的心是空的,一切法都是无常的,没有固定的实体,只有通过修行才能真正领悟到佛法的真谛。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来说是非常新颖的,因此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