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是长安道,重逢泪满襟。
所嗟人事改,非为客愁深。
握手无多语,相期独此心。
诗名传辇下,不用碎瑶琴。

1. 诗句解释:

  • 犹是长安道:仍然走在长安的街道上。
  • 重逢泪满襟:与旧友重逢时,眼泪湿润了衣襟。
  • 所嗟人事改:感叹世事变迁、人事已非。
  • 非为客愁深:不是因为旅途中的孤单或不适而感到深深的忧愁。
  • 握手无多语:虽然有握手的举动,却没有过多的交谈。
  • 相期独此心:彼此期待着只有这份深厚的情感和心意。
  • 诗名传辇下:这首诗的名字在京城中广为流传。
  • 不用碎瑶琴:因为不需要再弹奏《瑶琴》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2. 译文:

在长安的街上,我与程石门重逢,满眼泪水沾湿了衣襟。叹息时光飞逝,世事变迁,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尽管我们没有太多言语交流,但内心深处的情感却深深地相互连接。我们都期待着这份感情能够持续下去,只留下这份深情。这首诗的名字已经在整个京城中流传开来,无需再用《瑶琴》来表达我的哀愁。

3. 关键词注释:

  • 长安道:指代古代中国的都城长安(今西安)的主要街道。
  • 泪满襟:泪水充满了衣襟,形容极度悲伤的情感流露。
  • :表示感叹。
  • 人事改:人世间的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不是,表示否定的意思。
  • 客愁深:由于身处他乡或旅途中的孤独感而产生的深刻忧愁。
  • 握手:用双手握住对方表示友好或告别。
  • 独此心:只有这份心意或情感,表明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 诗名传辇下:指的是这首诗的名声传到了皇宫所在的长安城。
  • 碎瑶琴:指弹拨乐器,这里用来形容因过度悲伤而无心弹奏乐器。

4.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旧友重逢时的感慨与深情,以及对于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无奈感叹。诗中通过“犹是长安道”暗示了尽管时间已经改变了许多,但诗人与旧友仍旧选择回到相同的起点——长安城,重聚于那条熟悉的街道。这种选择象征着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对于友情和过往记忆的珍视与执着。

诗中还体现了一种深沉的思念和孤独感。诗人感叹“所嗟人事改”,表达了对时代巨变和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非为客愁深”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并非仅仅因为孤独或旅途的不适而感到忧愁,而是有着更为深刻的情感牵绊和思念。

“诗名传辇下”不仅显示了诗歌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也反映了诗人希望其作品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被更多人所理解和欣赏。通过“不用碎瑶琴”这一形象的比喻,诗人传达了一种放下烦恼、珍惜当下的情感选择。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友情、时间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