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景佳绝,揽辔为迟迟。
矮矮隐茅屋,高高出酒旗。
枝风非杨柳,树雪是棠梨。
驴背人遥羡,村中自不知。

【赏析】

此诗作于元贞初年(1295年),诗人任南台侍御史,赴闽浙行部。这首诗就是诗人在赴官途中所写。

“山村景佳绝,揽辔为迟迟。”首句写诗人对山村景色的赞赏。山村虽小,但风景优美;诗人骑马缓行,欣赏美景,心满意足。“揽辔”指马鞭,这里形容诗人骑在马上,悠然自得的神情。“为迟迟”是说因为欣赏山中景色而停留不前。

“矮矮隐茅屋,高高出酒旗。”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山村的景象。村中有一座座矮矮的茅屋,屋顶上飘着一面面飘扬的酒旗。“隐茅屋”形容茅草屋的隐蔽和低矮,“高出酒旗”则形容酒旗的醒目和高大。

“枝风非杨柳,树雪是棠梨。”第三两句进一步写山村的自然环境。风吹过来,树枝摇曳不定,不是杨柳枝条,而是棠梨树的枝叶。树上积雪,不是柳絮,而是棠梨树上挂满了白皑皑的雪。“枝风”指树木随风摇动的样子。“树雪”指树上积雪的形状。“杨柳”、“棠梨”都是指树木,但是因为树木的姿态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驴背人遥羡,村中自不知。”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对于山中生活的向往。诗人骑着驴子,远远地看见村里的人过着悠闲的生活,心里十分羡慕。但是他自己身处城市之中,却不知道这种生活究竟如何。“驴背人”指那些在山中打柴、放牧的人。“自不知”是说他自己虽然也想过那种生活,但是却不了解其中的情况。

这首诗通过对山村景色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气——人们追求自然、宁静的生活,而不是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