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滚滚海门涛,大将楼船暮雪高。
谁向天南扼天险,梵王宫殿压金鳌。

【注释】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古称京口,长江入海口的咽喉。金山:位于江苏镇江北固山,面临江水。梵王宫:佛教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的道场,也即印度的灵鹫山。金鳌:传说中的大鱼。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镇江金山看到天门山时,遥想当年吴国大将吕蒙率军镇守此地的历史而写的。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画面:夕阳照耀着滚滚东来的大海潮,天门山上楼船巍峨高耸;下句写史实,点名了吴国的大将吕蒙,他率领大军镇守镇江,抵御了敌军的进攻。后两句写吕将军扼守天险的英勇气概,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同时暗寓对吕将军的赞美之情。全诗以“望”字领起,先写眼前所见的景物,再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首句写景,“夕阳滚滚”,描绘出海门涛浪汹涌的景象;“暮雪高”,则突出了金山上楼船巍峨高耸的形象。

次句写史实。“谁向天南扼天险”,这是说吕蒙将军当时正是在镇江一带,扼守着天险。“天险”一词,历来被用来形容地势险要的地方,如“天险地阻”(汉·贾谊《过秦论》)、“天险地设”(唐·韩愈《送石处士序》)等。在这里,指的就是吴国吕蒙扼守镇江的地理位置。吕蒙当时所统率的大军,在长江下游与敌人作战,自然需要选择一些重要的渡口和江面作为防线。镇江地处江南,位于长江入海的入口,是战略要地。吴国吕蒙正是利用这里有利的地理形势,扼守长江天险,保卫了国家的安全。“谁向”二字,不仅表明了吕蒙将军的勇敢善战,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

第三句写吕蒙将军扼守天险的功绩。“梵王宫殿压金鳌”一句,是对吕蒙将军的赞美之词。“梵王宫”,是佛教传说中的一座佛寺。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在灵鹫山说法,因此人们就把这座山称作“灵山”。后来,人们又把佛寺称为“梵宫”,用以指代佛寺。“金鳌”是神话中的一条巨鱼,传说它是伏波将军马援在交趾打败了当地的异族后,被当地人民敬奉为神物,供奉在海边。吕蒙扼守天险,使敌人无法接近江口,从而保障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安全。这一壮丽的景象,正是吕将军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真实写照。

最后两句写历史的影响。吕将军在镇江一带驻守期间,曾指挥军队多次战胜前来侵犯的敌人。由于他的英勇战绩和卓越才能,他的名字一直被传颂至今。吕将军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将领,而且是一位深孚众望的贤臣。在他去世之后,人们仍然怀念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把他的事迹载入史册,流传千古。

这首诗通过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画面,并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吕将军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金山、海门、暮雪等景观的细腻描摹,使得诗歌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