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如佳人,嫣然媚幽独。
铅华屏不御,葆此无瑕玉。
巧笑流瑳那,蛾眉腾曼绿。
一顾失倾城,何必炫奇服。
又如闻好鸟,应节喧百族。
引吭扬天和,喁于叶弦乐。
春花仓庚歌,夜月杜鹃哭。
微物讵有知,听者感衷曲。
始知心之声,不在斗繁缛。
笑啼根至性,风萧任枨触。
勿使天籁乖,要令老妪觉。
神充貌自腴,至味乃蕴蓄。
自从齐梁来,藻缋眩凡目。
土木饰金貂,珷玞荐文椟。
旁观岂不好,所苦真意斫。
兰苕集翡翠,无由起遐瞩。
嗟余少耽吟,月露困雕琢。
牢笼及光景,镂刻到草木。
迩来喜平淡,绮语久阁束。
悲欢不自禁,涉笔或累辐。
色黜剪彩艳,声异叩缶俗。
妇人职中馈,岂事勤著录。
讵知风人志,性灵藉陶淑。
发情止礼义,本自三百牍。
至音谐宫商,六义有正鹄。
吾言或非迂,试取反覆读。

【解析】

  1. 好诗如佳人,嫣然媚幽独。铅华屏不御,葆此无瑕玉。巧笑流瑳那,蛾眉腾曼绿。一顾失倾城,何必炫奇服。又如闻好鸟,应节喧百族。引吭扬天和,喁于叶弦乐。春花仓庚歌,夜月杜鹃哭。微物讵有知,听者感衷曲。始知心之声,不在斗繁缛。笑啼根至性,风萧任枨触。勿使天籁乖,要令老妪觉。神充貌自腴,至味乃蕴蓄。(“嫣然”:形容女子笑得甜美的样子;“巧笑”:形容笑容美好可爱;“仓庚”、“杜鹃”:指春天鸣叫的黄莺和夜晚呜叫的杜鹃鸟;“心之声”:指内心的声音;“至味”:最好的滋味;“风萧”:比喻风声萧瑟、凄婉)
  2. 自从齐梁来,藻缋眩凡目。土木饰金貂,珷玞荐文椟。旁观岂不好,所苦真意斫。(“藻缋”:指五彩的刺绣画工;“土木”:指用土和木头制成的器物;“珷玞”:指玉石;“文椟”:指雕琢精美的木匣子;“旁观”:指旁观者;“真意”:真实的感情;“斫”:砍削的意思)
  3. 兰苕集翡翠,无由起遐瞩。嗟余少耽吟,月露困雕琢。(“兰苕”:即兰花,比喻女子的秀发;“翡翠”:指翠鸟)
  4. 牢笼及光景,镂刻到草木。迩来喜平淡,绮语久阁束。(“牢笼”:指束缚;“景光”:即光景;“绮语”:指华丽的语言;“阁束”:指收起来束住)
  5. 悲欢不自禁,涉笔或累辐。色黜剪彩艳,声异叩缶俗。(“悲欢”:指欢乐与悲伤;“累辐”:指车轮上辐条重叠,比喻文章冗长;“色黜”:指去掉艳丽的颜色;“叩缶”:敲大瓮为歌)
  6. 妇人职中馈,岂事勤著录。讵知风人志,性灵藉陶淑。发情止礼义,本自三百牍。(“妇人”:指妻子;“中馈”:指家中妇女;“讵”:同“故”;“风人”:诗人的代称;“陶淑”:指陶冶性情;“发情”:指抒发情感;“礼义”:指礼节和规范;“三百牍”:指《诗经》中的《国风》共有三百一十篇)
  7. 至音谐宫商,六义有正鹄。吾言或非迂,试取反覆读。(“至音”:最佳的声音;“六义”:指儒家的六种内容,即风、雅、颂、赋、比、兴;“正鹄”:箭靶的中心;“迂”:同“迂”。)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以咏诗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诗歌的看法,认为诗歌应该追求自然真实,不应过于雕琢华丽,而应以朴素自然为美。
    诗的前四句主要描绘了诗歌之美,以美女比喻好的诗歌,赞美其自然之美。接着四句则进一步论述了诗歌的真实之美,认为好的诗歌应表达真实感情,而不是华丽的装饰。后八句则是以诗人自己为例,说明自己的诗歌追求简单、自然,反对过分雕琢。最后两句则是对整首诗的评价,认为这首诗的观点是值得肯定的,并鼓励人们反复阅读。
    全诗语言流畅,富有哲理,表达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