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江城水乱流,绣馀一卷独悲秋。
分明风雨嘉陵夜,肠断三声在岭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过审题来明确考查的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注意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本题“花落江城水乱流”,这句诗的意思是:花儿已经凋谢了,而江城的流水却依然在乱流。这里诗人以拟人手法描绘出江城春天时的美丽景色。“绣馀一卷独悲秋”,这两句是说,虽然绣着的画卷还余有残存的丝线,但自己却独自感伤起来,为秋天的到来而悲哀。这里的“绣馀”指的就是绣有春意的画卷,也就是诗人所画的《春景图》。“绣馀一卷独悲秋”,一句中既有物,又有情,“绣馀”和“一卷”都是诗人用来表达自己感情的媒介,“绣馀”是春,“一卷”就是秋,而作者此时的心情却是秋意浓,因此,他只能独自悲伤起来。“分明风雨嘉陵夜,肠断三声在岭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分明是风雨交加的夜晚,那凄厉的猿啼声还在山谷间回荡。这里诗人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猿叫拟人化,写出了风雨之夜猿啼的声响以及猿啼声给人带来的凄凉之感。
【答案】
题梁溪孙旭英峡猿集
花落江城水乱流,绣馀一卷独悲秋。
分明风雨嘉陵夜,肠断三声在岭头。
译文注释赏析
译文:
花朵已经凋落了,而江城的流水却在乱流。虽然还有一幅绣着的画卷,但自己却因秋天的到来而独自感伤起来。分明是风雨交加的夜晚,那凄厉的猿啼声还在山谷间回荡。
注释:①梁溪:泛指今江苏省一带;②孙旭英:不详其名;③峡猿:即山猿,生活在深山峡谷之中的猿类,常发出凄厉的猿啼声;④绣馀:绣有春意的画卷;⑤岭头:山岭之上,地势高峻的地方。
赏析:
此诗写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秋,当时诗人正在苏州任职。这首诗是诗人游览苏州城西的山水后,触景生情而写的一首抒情诗。首联写诗人来到江南后所见之景;颔联写诗人在赏玩景物之时所产生的联想;颈联写诗人看到山间的猿啼之后的感受;尾联点明题旨。全诗构思巧妙,语言清丽,情景交融,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