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诗人岂有诗,都成绝唱沁心脾。
今人不讲源头水,只问支流派是谁。
注释:诗人三百,难道都是诗歌吗?都成了绝唱,沁人心脾。现在的人不去研究诗的源头,却只问诗的支流是谁。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古今诗歌创作风格的小诗。全诗以“说”字为线索,将今人与古人进行对比。开头两句写古时诗人三百,作品众多,皆成绝唱,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其中;而今日之人却只知去追问那些支流是谁,而不去深究源头所在。此中既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赞美,也流露出对现代一些文人浮躁作风的批评。
三百诗人岂有诗,都成绝唱沁心脾。
今人不讲源头水,只问支流派是谁。
注释:诗人三百,难道都是诗歌吗?都成了绝唱,沁人心脾。现在的人不去研究诗的源头,却只问诗的支流是谁。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古今诗歌创作风格的小诗。全诗以“说”字为线索,将今人与古人进行对比。开头两句写古时诗人三百,作品众多,皆成绝唱,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其中;而今日之人却只知去追问那些支流是谁,而不去深究源头所在。此中既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赞美,也流露出对现代一些文人浮躁作风的批评。
《黄鹤楼题壁·笛声吹裂大江流》作者为清代诗人宋湘,其古诗全文如下:笛声吹裂大江流,天上星辰历历秋。黄鹤白云今夜别,美人香草古时愁。我行何止半天下,此去休论八督州。}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夜晚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祝福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笛声吹裂大江流: - 笛声与大江的和谐:诗的开头“笛声吹裂大江流”描述了笛声如何穿透大江水波
注释: 1 座主:指座主老师,即科举时的考官。 2. 初颐园先生:指李慈铭,字次青,号初颐园,浙江仁和人,清朝著名学者。 3. 视学:视察学校教育。 4. 奉别:送别。 5. 国士知:国士之知,指被国家看重的人才。 6. 六年席帽此头皮:意指六年来一直戴着帽子,形容勤于学问或苦读。 7. 春风不厌无花果:意指春天里,即使没有花朵的果实,也让人感到喜悦。 8. 夜雨还留失着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雪霏即句”,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注意抓住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译文: 夜半时分风声嘈杂地响了四起,清晨的寒冷比夜晚的还要重一些。是谁看到下雪后先有感悟呢?等到我打开门时,天已放晴。 山影映衬城廓没有远近之分,月光照耀着海面分外明亮清晰。我闲居无事自喜来往稀少,于是打扫庭院买些酒喝。 赏析
晓起对雪三首 其一 诗句解析 纸窗风断炭炉灰,城角钟声一片来。 不道人家烟漠漠,已看天井雪皑皑。 真堪灌魄团将咽,莫便呼僮扫作堆。 闻与邻翁数年景,好花飞到第三回。 译文与注释 当早晨醒来,我独自对着窗外的白雪沉思, 纸糊的窗户在微风中已经吹得不再结实, 炭火已经熄灭,只剩下灰烬,而远处的城墙角落传来了钟声, 它如同一首悠扬的乐曲,让人心神宁静。 我不曾意识到
【解析】 此诗为五言排律,全篇皆用对仗。首二句写雪景之美,“到眼清华”意谓眼前的雪白得耀眼;“十分冷淡足精神”意谓这清冷的雪花足以使人振奋精神。后两句写雪花与月的关系,“羌无明月来涵影”,羌是地名。这里说,月亮来了,却并不使雪更亮,反而更衬托出雪的洁白。“回风去逗春”意谓回风拂动着雪花,好像在逗引着春天的到来。三四句写雪后童子乞火,先生拥絮的情景。五六句写雪中鹤之不群。七八句写诗人自谦之情
晓起对雪三首其一 身在楼台缥缈间,清光如此不尘寰。 纵嫌衣薄应须耐,便压檐低那许删。 注释:我身在这高楼之间,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清冷的月光洒在我身上,却不染尘埃。即使觉得衣服单薄,也应该忍受寒冷,因为雪花落在屋檐上已经压得很低了。 晓起对雪三首其二 画里孤舟人钓水,梦中一树我游山。 安排驴子桥头去,消受先生此日闲。 注释:我在画中看到了一只孤独的小舟在水面上钓鱼,仿佛在梦中看到一棵树
注释: 座主初颐园先生视学福建奉别二首 其一 邹鲁风今到海滨,三年吹暖八闽春。 诸生莫错马融帐,天下能谈郭泰巾。 译文: 现在邹鲁之风来到了海滨,已经三年了,为福建带来了春天的温暖。不要以为马融帐下的学子们是错的,在天下能够谈吐自如、有风度的人是郭泰。 文选楼高经见月,罗浮秋远旧无尘。 译文: 文选楼之高可看到月亮,罗浮山之秋景远去已无尘埃。 赏析: 这首《奉别二首》是作者离开福建时所作
重阳节前一日 菊花盛开的雨天,篱笆旁六枳花散发阵阵清香。 不剪去藤萝风自落,将收割菜甲的日子又添黄。 客人当无事时苔阶清净,小妾有童心药鼎清凉。 近来病骨懒于游人何处再过重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分析概括出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从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评价。这首诗是苏轼贬谪惠州时写的一篇《惠州丰湖书院记》。“万间广厦庇来新,问秀才老屋深灯,他日几逢贤太守;”意思是说,万间宽广高大的房屋,庇护着你这些新的学子,请问你们这老屋里还留着一盏深油灯,什么时候才能遇到一个贤良的太守呢
注释 元妙观联:指元妙观的对子。元妙观是杭州西湖的一个著名景点,相传此观始建于唐代,为大诗人白居易所建,所以又称白堤。联句中“此湖”即指西湖,“此水”则是指西湖之水。 深浅:深和浅,形容水的深浅程度。 放鹤招鹤:放飞鹤,招来鹤,比喻引荐贤才。 古今:从古到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首句用“不”字强调了“此湖此水”的特点,即无论何时何地,其湖水的深浅都是恰到好处
注释:文章写得妙绝,有如丘迟;一纸书信,写满了诗。正当将军大展雄图,旗鼓雷鸣之时,忽然看到花草丛生。 赏析:这首诗以议论和描写结合的形式,赞扬了诗人的诗歌创作才能。首句“文章妙绝”四字,是全篇的中心论点。作者从自己的创作实践出发,指出“文章”之所以能妙绝于世,其原因就在于善于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通过形象的描绘来表现生活,抒发感情。“文章”之妙,在于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具体形象
注释:心源指的是内心,初表示开始。征实翻空总自如指一切事物都有其根源和根据,无论在何处都能自在应对。好把臭皮囊洗净是指要去除世俗的束缚,摆脱尘世的烦恼。神仙楼阁在高虚指追求精神境界,超脱物质生活。 赏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智慧的赞美,认为古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基于实际生活的,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追求,希望人们能从世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注释】 万卷:指大量的书籍。真须破:真正需要打破。千声念佛:表示念一千声佛号。 多少:多少,许多。下泪:流泪。缠死:缠绕、纠缠。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题其诗稿的题咏。首联“读书万卷真须破”,是说读书万卷,必须破除一切门户之见,才能有所收获。“念佛千声好是空”,是说念佛千声,最好能够悟到空的道理,以摆脱世俗生活的束缚。“多少英雄齐下泪”,诗人感慨自己身处乱世之中,无法为国出力
【注释】: 1. 学韩学杜学髯苏:指学习唐代著名诗人韩愈、杜甫和宋代苏轼等大家的文章。韩愈(768-824)、杜甫(712-770)、苏轼(1037-1101)都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巨匠,他们的文章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因此后人常以之为学习的典范。 2. 自是排场与众殊:意思是说自己的文章风格独特,与众不同。 3. 若使自家无曲子:指自己没有掌握曲调。曲子是一种音乐形式,这里比喻文章有章法,有结构
【注释】 说诗:诗歌创作的方法。 杜老:指唐代诗人李白。李白曾自称“白李”,故称他为杜老。 五通:传说中神仙的五种神通,即天、地、水、火、风。 命脉:这里比喻诗的脉络。神精神:指诗歌的神韵和气势。 【赏析】 此诗是一首论诗之作。诗人从自己的创作实践出发,提出了关于诗歌创作的一些重要观点,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全诗共四句,每句话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首句“豫章出地势轮囷”,意思是说
小圃四绝句 槐树两年无此荣,抽枝接叶花细生。 落英才扫又满地,围屋山蜂争晓晴。 1. 小圃:指庭院中的花木丛中空地。 译文:槐树两年没有这样的繁荣,抽出了新的枝条和叶子,花朵细小而生长。落下的花瓣被清扫后又覆盖满地,围绕在小屋周围的蜜蜂在清晨的阳光下争相采蜜。 2. 注释:槐树,一种常绿乔木,其种子、果实、木材、根皮等都有药用价值。抽枝接叶,指长出了新枝条和叶片。落英,比喻飘落的花瓣,也泛指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