榾柮燔春火尚红,暮寒才觉卷帘通。
炉灰画尽诗初就,蜡炬烧残酒未中。
闷爱拾遗吟语燕,闲同中散送飞鸿。
蹇驴不敢朝天去,十日何曾过巷东。
日暮独居
榾柮燔春火尚红,暮寒才觉卷帘通。
炉灰画尽诗初就,蜡炬烧残酒未中。
闷爱拾遗吟语燕,闲同中散送飞鸿。
蹇驴不敢朝天去,十日何曾过巷东。
注释:
榾柮:一种古代的炊具,用来燃烧木材。
燔:烧。
卷帘通:推开窗子通风。
画尽:描绘完毕。
蜡炬:指蜡烛。
拾遗:拾得遗物。
吟语燕:像燕子一样鸣唱。
闲:闲暇。
中散:东汉末年文人祢衡,字正平。
蹇驴:跛脚的驴。
朝天:向朝廷进发。
何尝:不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日暮独居的诗歌。诗人在日暮时分独自坐在家中,看着窗外的风景,感受着生活的寂寞和孤独。他看着炉灰已经画尽,诗也刚刚完成,但是烛光已经燃尽,酒也已经喝完。他感到有些闷闷不乐,就像那些拾得遗物的燕子一样,他在寻找灵感,但却发现没有东西可以写。他感到有些无聊,就像那个空闲的中散那样,他在等待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也知道,即使他有一天能够成功,也不可能像那些蹇驴一样,能够向朝廷进发,实现自己的抱负。因此,他只能在日暮时分,独自品味生活的寂寞和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