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三年劳戍役,营田万里画边屯。
忽闻优诏来丹极,已报生还入玉门。
故郡正思庸魏尚,谪居未忍老虞翻。
共知明虑由天断,早献吁谟慰至尊。

注释:

  1. 闻侯官林公入关志喜:听到侯官(今浙江新昌)的林公(林翼)进入关中,感到很高兴。
  2. 去国三年劳戍役:离开家乡已经三年了。
  3. 营田万里画边屯:在边境上开垦农田,距离有万里之遥。
  4. 忽闻优诏来丹极:突然听到皇上下韶书来到边疆(丹极)。
  5. 已报生还入玉门:已经知道他还活着,可以进入玉门关(玉门关,古代著名的边防要地)。
  6. 故郡正思庸魏尚,谪居未忍老虞翻:想起故郡的魏尚(名尚,西汉人,曾任云中太守,因匈奴入侵,坚守云阳城不下,被汉武帝封为“云中侯”)和虞翻(三国时期的吴国大臣),贬谪到这裹,心中不忍;
  7. 共知明虑由天断,早献吁谟慰至尊:都知道皇上英明的考虑都是上天的旨意,早就献上自己的谋略,以安慰皇帝。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是他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听到侯官林公入关的消息时的喜悦心情。

首句“去国三年劳戍役”,直接点明了作者离乡背井,远离亲人,在外驻守三年的辛苦经历。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接下来的“营田万里画边屯”,描绘了诗人在边境线上辛勤耕耘的景象。万里之遥,艰苦的环境,都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这句也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第三句“忽闻优诏来丹极”,表现了作者听到好消息时的欣喜之情。这里的“优诏”是指皇帝下韶书的诏书。“丹极”指的是边疆。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听到朝廷派人前来迎接自己回京的消息时的激动心情。

接下来的句子“已报生还入玉门”,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得知自己能够回到京城的消息时的兴奋之情。这里的“生还”表示活下来的意思。“玉门关”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关口。这句诗表明了作者对能够重返朝廷、为国家服务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

最后两句“故郡正思庸魏尚,谪居未忍老虞翻”,则是诗人对自己过去的经历进行了反思。魏尚(名尚,汉文帝时期的名将)、虞翻(三国时期吴国的名臣)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将和贤臣良相的代表,他们的故事激励着诗人不断奋斗,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听到消息时的喜悦心情以及对自己的反思和期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坚忍不拔的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