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津何处,滔滔水自东。
狂澜谁砥柱,失路几英雄。
世已沈沦候,人还车马中。
古今同一辙,不必怨途穷。

【注释】

东津湾:指长江在武汉的东岸所形成之湾。

毕竟津何处,滔滔水自东。

终究是江流汇入何处的渡口?滔滔江水向东奔去。

狂澜谁砥柱,失路几英雄。

狂澜中谁人支撑住船身?失去道路的有几人成为英雄?

世已沈沦候,人还车马中。

世间已经沉沦于水深火热之中,人们仍然像往常那样忙碌着驾车赶路。

古今同一辙,不必怨途穷。

古往今来的道路都是如此,我们没有必要为穷途末路而感到悲哀和埋怨。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当时诗人从长安逃难至江陵,途经汉阳时,有感而作。

首联“毕竟津何处,滔滔水自东”,写诗人来到武汉时,首先看到的是滔滔不绝的江水,这使他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句中的名句,并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与这条江水一样。颔联“狂澜谁砥柱,失路几英雄”,诗人进一步感叹:在这滔滔江水中,又有谁能如古代的英雄人物那样,挺起身躯,挡住狂澜,使众人免遭灾难呢?尾联“古今同一辙,不必怨途穷”,诗人认为,历史总是在发展变化,今天的人也必然要像历史上的英雄一样,经历坎坷和磨难,但只要努力奋发,总有一天能够摆脱困境。因此,他不必为目前的处境而哀叹和埋怨。

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感情深沉凝重,意境开阔高远。前两句写眼前所见,后两句写心中所感,中间用“究竟”“谁”等词一转,引出对古人的赞叹;又用“失路几英雄”等句一转,引出对现实的思考,前后相映成趣。全诗虽无惊人之句,但却发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