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转增剧,吾生何处归。
惯喧南郭籁,难息汉阴机。
云懒终衣岫,风勤偶掩扉。
交情同脉脉,肯为辨今非。
【赏析】
这是送别诗中的一首。首联写诗人在吴地的流浪生活已增剧了,我不知该归向何处。颔联写自己久处喧杂之地,难以息心,汉阴机指朝廷之机要。颈联写云懒,衣岫即披云而坐,风勤,门扉偶被风吹开。尾联写友情深厚,不愿分辨今昔。
罗台山道吴归里允初送至毗陵作诗赠别台山次韵答之因继作二首
流浪转增剧,吾生何处归。
惯喧南郭籁,难息汉阴机。
云懒终衣岫,风勤偶掩扉。
交情同脉脉,肯为辨今非。
罗台山道吴归里允初送至毗陵作诗赠别台山次韵答之因继作二首
流浪转增剧,吾生何处归。
“流浪”,谓漂泊无定,四处游历。“转增剧”与上句的“转增剧”相照应,表示这种流浪生活已经越来越加剧了。诗人此时正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之中,国家分裂,战乱频仍,社会不安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不得不离开故乡,到各地去求取功名。但仕途坎坷,屡受挫折,使他深感人生的艰难和命运的多舛。因此,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如同飘泊无定的旅人,不知何去何从,于是发出了“流浪转增剧”的感慨。
“吾生何处归”,“归”,归依;“何处归”则表明诗人对人生归宿的困惑和不安。“吾生”,指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身世遭遇。“何处归”,是说自己的人生归宿在哪里?这既反映了诗人对当时动荡时局的感受,又反映了他对个人前途和命运的忧虑。
“惯喧南郭籁”,意谓自己长期生活在嘈杂的都市中,早已习惯了喧闹的声音。“南郭”,即南面,这里泛指南面地区。“籁”,本义是箫管发出的声音,引申为声音、喧嚣等。诗人以“南郭籁”比喻自己所处之地的喧嚣声,表明自己长期置身于繁华喧闹的环境之中。然而,这种喧闹的生活并不能平息他内心的烦忧,反而使他更加焦虑不安。“终衣岫”,意谓终年穿行于云雾缭绕的山峦之间。“衣岫”,形容人穿着山间云雾的衣服行走。诗人以“衣岫”来描绘自己常年奔走于山林间的艰辛生活。“终衣岫”,则表明诗人为了追求理想而不惜付出艰辛的努力。
“风勤偶掩扉”,意谓由于风的吹拂,偶尔能够将家门轻轻关上。“风勤”,形容风力强劲,有时甚至能够将门推开。“掩扉”,意为关闭门户。诗人用“风勤”来形容风力强劲,用“掩扉”来形容自己偶尔能够关闭家门的情景,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在繁忙生活中偶尔能够休息片刻的喜悦心情。
“云懒终衣岫,风勤偶掩扉”,两句分别描写了诗人在山林生活中的两种不同状态:“云懒终衣岫”,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穿行时的悠然自得;“风勤偶掩扉”,则表现了诗人在忙碌之余能够稍作喘息的欣喜之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态,使诗歌更加富有韵味和意境。
首联抒发了漂泊无定、人生迷茫的苦闷情绪。颔联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颈联则通过描写自己与自然景物的亲密接触,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情怀。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俗观念的不屑一顾。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唐代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