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来客舍是禅居,爱坐闲窗夜色虚。
涧水时闻风断后,竹林渐白月生初。
难从支遁亲调鹤,且学天随晚著书。
心地喜无元字脚,何妨门外问三车。
注释:
借来客舍是禅居,爱坐闲窗夜色虚。
涧水时闻风断后,竹林渐白月生初。
难从支遁亲调鹤,且学天随晚着书。
心地喜无元字脚,何妨门外问三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客舍中读书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知识的渴望。
首联“借来客舍是禅居,爱坐闲窗夜色虚。”描述了诗人借住的地方是禅居,喜欢坐在闲窗下阅读,享受着宁静的夜色。这里,诗人用“借来”表明他并非此地久居,而是暂住而已,而“是禅居”则暗示了他对此地的特殊情感。
颔联“涧水时闻风断后,竹林渐白月生初。”描绘了诗人静坐窗前,听到涧水声和风吹竹叶的声音,看到月亮升起的景色。这里的“听”、“闻”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倾听和感受,而“断后”、“生初”则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美景。
颈联“难从支遁亲调鹤,且学天随晚著书。”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知识、效仿古人的向往。“难从”表示困难或不易,“亲调鹤”则是指模仿古代文人如支遁等人的行为,他们经常与鹤为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而“且学天随晚著书”则意味着诗人想要学习古人,效仿他们的生活方式,即晚上读书、写作。
尾联“心地喜无元字脚,何妨门外问三车。”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的愉悦和自由的追求。“心地喜无元字脚”意味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不受文字束缚,他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状态。而“何妨门外问三车”则表示他不怕被人误解或质疑,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对客舍、夜色、涧水、竹林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他渴望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束缚。同时,他也愿意向古人学习,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